论孔门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与教育启示

[摘 要]追溯古今,有关孔门因材施教观在教育界便有诸多阐述与评释,这种探索足以显现各个时代学者对孔门教育思想的重视与推崇。通过对《论语》所见理论基础和教诲原则的分析,可以领悟到孔子教育思惟的精华。在进一步阐发这一教育思想现代意义的前题下,可对当代教育提供更好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孔门;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启示 后世尊称为“万事师表”、“天纵之圣”的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便提出并在教育工作中积极践行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孔子在教育上开私人讲学之先河,打破了贵族垄断知识学在官府的局面,达到教育最大限度的公平化,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孔子创办私学,不分贵贱广招天下学子,四处游学,一生奉献于教育生涯,培养弟子三千多人。在教育理论上,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原则,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和如今教育变革提供理论指导。

              一、孔门因材施教观的提出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直在土地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瓦解、诸侯之间争霸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这种社会大变革催生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士阶层的崛起为文化的下移拉开了序幕,私学由此广泛兴起。孔子学术是时代的结果,时移世易,社会新旧势力斗争激烈,由于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型地主阶级的发展,孔子的私学不管从招生还是讲学上都与此相适应。对学生年龄、身份、不加以限制,有普通平民百姓,也有贵族学生。不管是招收学生的阶级范围,年龄跨越的广度较之以往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因学生个性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孔子教诲思维的精髓,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及其他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最早在教学、教育实践中认识并灵活运用这条原则的当属孔子。 [1]孔子桃李满天下弟子三千,十哲七十二贤者,他教授的学生众多,性格却千差万别,孔子就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如颜回、樊迟问“仁”,子由、子夏问“孝”,孔子会根据他们个性差异给予不同的解答。

子曰:“中人以上,可人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            在这里的意思是具备中等以上才能的人,可以给他教授精深的学问,但在中等水平之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授精深的学问。孔子认为人从出生起智力天生就已有有睿智和愚笨之差。这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即根据人的智力水平来决定教学的内容与方式。[2]孔子对人的划分有以下几种内涵:首先,孔子认为人有智愚之别,因而在教学方式是因人而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依照学生资质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其次孔子主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根据个性差异进行教学,不管是教学的方法还是成效都更具备针对性。因不同的个性,“学”作为孔子思想里关键词之一,其学的方式和内容则各不相同。                            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学习耕田种庄稼,孔子却说在这方面我远比不上农民 。樊迟又要学种菜,孔子又说,论如何种好菜,我也比不上有经验的老菜农。孔子对樊迟的回应颇为激烈,“小人哉,樊须也!”孔子斥樊迟为小人,是说他见识短浅,像民一样鄙陋无知。上好礼,则老百姓不敢不对你恭恭敬敬,上好义,则老百姓就会服从你,上好信,则老百姓不会不动真情。百姓服从信任你,就算不远千里也会来投奔你,你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才情学识让百姓为你臣服。          孔子谢绝孺悲的方式可谓是滑稽好玩,推说有病不想见.但去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却取来瑟边弹边歌,意味稍为挑衅“小伙,你看我在家呢,可我就是不想见你。”幽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智慧的过剩”。孔子的滑稽幽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神来之笔,那是一句常人难以想到的捧腹笑语,那是一种营造不出来,纯出于自然而又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                                                                                亲人去世必须守孝满三年才可进行乐礼,宰我认为三年不行礼乐,礼乐必崩,但孔子回答:“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良心不会痛,那就去做吧。”本来是想让宰我同学羞愧,结果宰我并不以此为然。虽然最终孔老师给出了答案,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件事中看出,宰我挑战权威的勇气。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和冉有向孔子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但孔子给出的答案却截然不同。子路问孔子“有想法就要立刻去执行吗?”孔子回答说:“有你的父母和兄长在,怎么能一有想法就要去做呢?”冉有也问了相同的问题,孔子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鼓励冉有去执行,公西华对孔子回答两位学生的答案提出了疑问。孔子在这里教导子路多听从长辈的意见,不可一意孤行,是因为子路生性勇猛冲动,而冉有生性懦弱,畏畏缩缩,就要行事上就要加以鼓励,否则便会止步不前。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教导就是依据他们的性格特征的不同。

2.因环境不同而辩证对待孔子所实践的因材施教原则,是一个符合辩证法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客观对象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引导培养,以收到实际效果。[3] 这是体现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最典型之处。但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孔子对自己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形容和评价,对自己不同弟子的性格十分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主要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在《论语》中,有很多弟子聚集在一起谈话交流的语录片段,有师生两人的对话,在直接的谈话交流中,孔子“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能够直接客观的了解某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志向。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张跟孔子学习如何从政为官。孔子教导他要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可以减少疑惑,再谨慎的去说出自己的疑惑,就会很少怨言。拥有了丰富的见识,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危害,谨慎的做事情。那样做就很少后悔。说话少怨言,做事少后悔,慎言慎行,是孔子对子张的劝解。为官之道有许多的方面需要注意。有的要恭,有的要敬,有的要担当,但是对子张这个弟子,孔子还是比较了解,子张为人处世比较偏激。孔子提出来要慎言,慎行。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长,他来向孔子问政,孔子告诉他,为政的原则就是眼光要放长远,切勿居于当下。百年大计,岂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蝇头小利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凡事先有量变,才会有质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不可焦躁,如果做事一味追求速度,逆其道而行之,结果反而会离目标更远。如果想要快速完成某件事,其效果未必会好,甚至大失所望,万不可急于求成。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子张才学过人,失在有些邪辟,喜欢文过饰非。在《论语·先进》里孔子又说子张“师也过,商也不及”,即认为子张性格有些过于张扬,子夏性格有些过于软弱,并说“过犹不及”,太过与不及均是不足,过犹不及,就是孔子中庸之道最经典的表述。孔子并未直接回答,但却认为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庸之道。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从古流传至今并非出自孔子的言论及《论语》,而是出自朱熹“孔子教人, 各因其材。”[4]通过剖析因材施教的涵义,借助《论语》中孔子教学实例分析这一教育思想一直被历代所推崇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材施教"由原来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为一种人才培养的理念。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和潜力、能力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都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5]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基础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诲原则最初体现在他的招生和讲学体制上。在讲学方式上,孔子以个别讲学为主,集体讲学为辅。就像宋朝的《孔子授学图》中,描绘的是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以后开门授徒的场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士阶层不断扩大,为满足人才与政治需要,以前的学在官府转移到学在百姓。孔子创办私学正好与此相适应,所教授的学生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此外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授方法会依据学生的资质和能力进行变化。最后,孔子在观察和深入了解学生上也极为重视。

1.回归教育公平,推动学生发挥所长                        因材施教从受教育的角度看,“材”即是资质。它会以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认知和学习能力素质差异等因素。孔子认为人类的先天资质存在高低敏拙之分,大体可分为四个等级。他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 [6]与此同时,孔子把学生个性特长也看得尤为重要。个体资质为表,个性差异为里,表里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表里结合在人成才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对于人性观的看法是性近习远。虽然孔子的这一人性论观点建立在“上智”、“中人”与“下愚”人性等级的基础上,但这体现了孔子在认识论上的一个突破,即他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而后天习得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巨大,这就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人人都需要受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家思想体系中,“仁”是一种发自家庭又超越家庭,延及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自然、宇宙的爱。但孔子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区别于墨子的“兼爱”。不管是联系古代还是反观当代,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而以“仁”为核心的“仁德之爱”思想作用于教育领域,实则体现了孔子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便是关注人的心性,通过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引导人向善“爱”人。同样在教育中更加注重仁爱为基础的公平教育。孔子开平民教育的先河,把教育从宫廷转移到民间,给平民教育权利,给平民上升通道,给平民发展空间。在孔子的教学中偏爱富甲一方的子贡,常爱经常顶撞他的子路,深爱“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甚至也爱“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                            2.尊重人性本质,促进全面发展                          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这句话道出了因材施教的秘密。竭,尽也,“叩其两端而竭”,即尽人之性。孔子被大家称为圣人,大家都认为他是博学多才的人。孔子说:“我都知道吗?我实在也是无知啊。有一个浅陋的人问我问题,问得空空如也,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也是空空的,我就从他疑问的地方反过来扣问他,则答案自现。”孔子这里的对话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问题即答案。学会问问题有时候比拿到道答案更重要。很多时候,答案就在问题的背后。来问的人,要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门能够识得真面目,但是心里不愿意接受。因此,很多问题背后就带着答案,只需要从问题的两端去逼近问题的真相,让问的人自己说出来。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在四科成就最高的孔门十哲。在课程结构中,无论是从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还是从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部内涵,还包括军事教育,其课程体系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的空间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造就了军事天才樊迟,武士典范子路,外交奇才子贡,道德楷模颜回,可南面称王的冉雍,著名学者卜商子夏。孔子学生众多,性格却千差万别,孔子就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即以形成思想观点上的一定程度的差异为目的,以形成学生独立判断力,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信心和勇气为目的。“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为人虽性格莽撞好勇但性情正直真诚,豁达不羁,面对子路如此至真至性的学生,孔子时时教导循循善诱,是他从平平无奇的莽夫蜕变成举足轻重的国家重臣。公冶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用孔子的话说: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如此说来公冶长是一个有前科的弟子,受过牢狱之苦,但孔子并不介意他的过去,过去之事既已成为历史,重要的是当下。孔子被他的人格魅力征服并把女儿许配给他,说明孔子极为信任公冶长。孔子这些弟子有来自下层的背景也很复杂的人,有品行不端正,做过坏事的人。只要拜他为师,都能够接受教育,不计前嫌,改邪归正,服务社会。由此可见,孔老师招收学生,不讲门第、不计贵贱、不分贱智、愚贤不肖,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因人因材施教。

三、因材施教观对后世的启示                                  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一直被人们奉为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含义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激发兴趣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7]在我国,自孔子最早创造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不少后来的教育思想家都有对这一教育原则进行提倡与补充,例如孟轲“教亦多术”、王夫之“因人而进”的教育思想等。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因材施教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然而,当前某些学校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教育内容以应试知识为主,就如同科举制,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与初衷。因材施教本着满足个体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同时适应社会各方面人才的需要的目的,很难在应试教育的土壤中立足扎根。同时,我国教育的授课形式仍然以大班级授课为主,这也是使得“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很难取得实践成果的重要方面。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因个体差异而施教            我国人口众多,学生规模大,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有其一定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或是帮助教师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增加互动、实验等实践活动,在提供同样、平等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动手与实践,因此在此过程中不同学生会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论是国际教育还是当前中国的教育政策,都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的需要。美国及西方一些国家等其注重个体价值的教育观念确实有其可取与成功之处。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我们国家的教育却呈现出功利化状态,在市场利益、考试升学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工厂”确实能够“生产”出大批量的合格人才,却很难培养出所期望的创新型国际人才。教育的本质目的便是培养人,造就你自己,而不是造就“千篇一律”、个个合格却个个不精、没有特色的个体。因而落实到教师课堂教学应当时刻将因材施教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性教育原则,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差异灵活地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设计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注意观察不同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选择“退之”还是“进之”。同时要注意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有的学生适合自主学习,有的学生适合督促学习,有的学生喜欢靠后排坐,有的学生喜欢靠前排做,这些学习习惯与方式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极为复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不同的学习行为,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指导;另外,对待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不应该简单放弃,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明确他们的不足之处并因材施教进行教育,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与兴趣,不能一味灌输知识、给予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抹杀学生的兴趣发展等。设置第二课堂,这需要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通过走班制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班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我们可以试着从小的方面逐步做些改变,初步探索与实践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社会方面,加上课外辅导班、少年宫等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辅助,帮助学生发展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与兴趣进行教育,发扬教育育人的本质目的,进行因材施教。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特长才艺在未来升学或者就业中极为重要,而这却正是学校教育所缺失的。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综合素质能力高、能够在某方面有特殊能力的专业专门性人才,而这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就能做到的。只有一个人不能被替代时,成为他自己时,教育培养人的目的才能达到,社会人才需要才会得到满足。因此,实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2.立足学生兴趣,家庭教育激发孩子探索精神                                                                                    家庭教育应当承担起首要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童年时期的情感培养与道德熏染是孩子心性发展的第一步。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爱”的教育是一种关注心性、引导人向善爱人的教育,因此,他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够实现,而更应注重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言语行为的影响和感染与言传身教。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注意了解、认清孩子的兴趣与志向所在,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与实际去培养孩子,而非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控制、“教育”孩子,替孩子做决定,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因材施教与之相协同。在教育中,父母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兴许爱好并加以鼓励激发孩子的潜能。在处理问题上要善于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同感共情。孩子的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甚至是非常离谱的、幼稚的,家长要先表示接受,这样才能让孩子找到一个安全的情感根据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从而让父母认识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予以正确引导。同时,孩子得到尊重,同样会尊重父母,也更容易接纳父母的建议。父母要了解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搞懂他们最需要什么,无为而治,顺其天性,注重人格塑造,让他们做一个坦荡的君子。父母要跟孩子多交流,要做朋友,要摒弃传统的教子理念,要尊重孩子,使其人格独立。因材施教作为传统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至今,历经千年沉淀依旧焕发生机,从它的产生开始就一直作为历朝历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弘扬而践行,成为当代教育践行的基本理论来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现象,但当今流行的不平等现象是人类在求生存和进步的过程中,人为逐渐衍变而...
    麻绳先生阅读 649评论 6 52
  • 冰天雪地 路上看见几只麻雀 在超市门前的雪地里觅食 联想到我等几个人 每天进出那个大门 / 同样是觅食 我们也象冬...
    蓟门闲客阅读 83评论 0 0
  • 像吃喝玩乐这样的事一旦雅致起来就难免高冷得拒人千里。所以我对现实中那些成为"道"的生活习性大多敬而远之。喝茶有茶道...
    驿外荒泉阅读 603评论 0 3
  • 以前觉得我女儿还小,没必要买那么多书囤着。后来,一同事跟我说:"你想想,现在外面的人请个家教或者报个英语学习班得多...
    玲玲A阅读 65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