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主动辞职,辞掉了一份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
从开始被问及“你长大想做什么”这个问题起,我就坚定不移地说“我要当老师”。要说有什么情结,算不上,只能说一个懵懵懂懂的憧憬,或是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的神采,或是传道授业解惑中闪闪发亮的光环。后来阴差阳错地读了师范,顺利成章地当了老师,曾经的同学说我得偿所愿,而我虽然对这未知的领域充满忐忑,却也觉得自己或许命中注定与这份职业结缘。
最初的我也没想到,两年的时间,消磨掉了我对这份职业所有的渴盼与热情,对于谨小慎微的我来说,没有下家接盘的辞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是鼓足十二分的勇气都无法下定的决心,但是当我真正决定了的那一刻,才发现,没有什么比在这里坚持下去,更需要勇气。
许多朋友不无惋惜地问我“当老师多好啊,干嘛辞了?”我甚至无从说起自己的理由,这里的点点回忆,或许可以解释一二吧。
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省会城市,比不上北上广深,却也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而我曾任职的学校,可以算是全市公办初中的翘楚,是无数学生家长渴望的理想学府。可这背后的诸多畸形,就被这些所谓的光环遮掩了。
学校也是职场,作为新任职的年轻老师,许多分外之事也是责无旁贷的,当然,我也并不觉有何不妥。无非是做做卫生、跑腿通知、复印打杂等琐事,无需前辈们多言,我都主动承担,也算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可是教师这个行业和其他许多职业有很大不同,每个人适应新职业都需要时间去打磨和学习,但是做老师就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总有一届学生,是你的第一届学生,你需要时间去成长,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他们的初中不可能因为你的经验不足就重新来过,所以,从我站上讲台的第一节课到离开学校的最后一节课,扪心自问,我确有许多可以更好的时刻,但我从没有一节课,不是全力以赴,我所呈现的,已是我的最好。那么这个“最好”如何来呢?时间,精力,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拿我的常态一天举个例子,每天早读7点半开始,一般7点20我已经进班,家离学校需要半小时左右的车程,所以两年来,我已经习惯不到6点起床梳洗的生物钟。早读至8点结束,准备开始第一节课。(p.s:由于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一星期的课量为16节,平均每天3.2节。大考之前,学校往往会停掉所谓“副科”,给“主科”让路加课,一般考前一至两周会是每周20节,所以就按平均每天四节计算)。
第一节课结束,8点40分。回到办公室抓紧时间批改两个班的作业,高度集中精力,一节课改完一个班。(日常作业改完两个班大约需要100分钟,周末作业和作文批改除外,这两类作业,仅改完一个班就需要一天里所有的间隙时间,作文如果需要面批,时间无法估算,一般半个小时可以给三个孩子讲清楚,算是高效)。准备到第二个班上课,此时9点40分,上课毕,10点20分。
回到办公室继续改作业,利用一节课,改完另外一个班,此时11点20分。登记两个班作业评定等级,记录下有问题作业的学号,用“家校通”及时反馈家长,此时11点50分,去食堂吃午饭。
午饭结束,立即回办公室准备中午的过关单,12点50分,学生开始午自习。监督学生完成过关单,这时不能批改,要拿出有问题的作业,找学生一一解决,有的改错,有的补写,有的还需要面谈…午自习结束,1点30分。
学生午休,此时更不能休息,拿出中午的过关单,开始批改。(入职两年,睡过午觉不超过5次,基本都是太困难以坚持才趴一小会儿)学生午休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可能批改不完过关单,但是要准备上课了,此时2点整。
两节课结束,3点40分。回办公室改完剩余的过关单,做好分数登记和通报,如果顺利,大约完成时间为4点30分。
注意,这里所有的时间计算,都是在你能够保持高度精力集中的理想状态,如果当天你有些许不适,你偶尔走神,影响了你的效率,那么当天的任务可能无法完成,但你不可以完不成,因为明天,还是如此。
或许你觉得,这样就完了?呵呵,如果是这样,那学校或许就是老师的天堂。这也是无数人对我说的,“老师不就是上上课,改改卷子吗?”,我只想说,这些,都不过是,冰山一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