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却做不到把看书当成习惯;
知道晚睡的危害性,可是,却做不到放下手机;
知道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可是,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知道与做到之间,一直隔着千山万水;
知道只是一瞬间,做到却似一辈子。
我们好像永远知道,需要做到的事,往往都需要克服惯性,往往都是费力的,往往都是眼前看不到多少即时好处的。
part 1 知道,却真的做不到
我们越来越了解,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因为,
当我们还处在“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状态时,改变根本无从发生。
当进化到“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状态,是刚刚推开这扇新的、通往改变之门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我,是好奇的、是渴望的、是急切的。
当进化到“我知道,我知道”的状态,是最为痛苦、最为挣扎的阶段:
——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时候,我至少是轻松的;
——当我知道了,我不知道的时候,我却开始变得无力、挫败甚至失望。
因为,当我知道了,我却做不到。
part 2 知道了,不等于真的知道了
我们往往觉得一句话,总结得特别到位,说出了我们的苦衷,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其实,看过的东西,并不长久留痕,因为,它只是短期的瞬时记忆,它能保留在我们大脑里的时间只有5秒-2分钟之间。
想要形成长时的记忆,我们需要越过艾宾浩斯那长长的记忆曲线,那个5分钟、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的周期啊,过滤走了多少我们当时那么深以为然的人生哲理。
直到我们下一次和下下一次,又看到了一条我们深以为然的道理,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知道,然后又忘掉的新轮回。
知道了,永远不等于就真的知道了。
part 3 检索、锚定,手拉手
大脑里的信息像一个个的孤岛,有的零散的矗立在大脑的汪洋中,有的飘飘荡荡才最后牵手在了一起......
这些零散的信息在调用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难以聚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的合力;他们不成系统,没有体系,片段式的散落在大脑的空间里。
收集到了有用的信息,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整理、排序和索引,分门别类的把获取到的信息按照自己惯常使用的索引规则整合在一起。
这样,当我们需要调用某个信息的时候,才能迅速的看到某个事情的全貌,我们的工具包里才有各种各样可以取用的智慧,这个动作叫做检索。
于是,通过检索的内容一定要和以往已经知道的信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动作叫做锚定。
检索和锚定,需要手拉手。
part 4 改变,从说话开始
“我知道早睡早起,对我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好处,可是... ...”
每当我们的语言中不由自主地冒出“可是”的时候,从“知道”到“做到”的路就开始变得蜿蜒曲折起来,一个“可是”,就已经大大拉开了“知道”到“做到”的距离。
因为,在每一个“可是”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更大的需求,一个未被觉察的需求,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
改变,从留意我们说的话开始,因为,语言是有能量的。
不信,试试下面的这句话:
“我知道早睡早起,对我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我要得到健康给我带来的好处”。
part 5 跳出我们自己编的故事
我不能站在公众面前演讲;
我长的不够好看;
我总是不自信;
我做不到的。
这些看上去如此充分的理由,成为了我们向前为自己争取的拦路石。
深探下去,好多的好多,有我们的父辈无意识传达给我们的,也有我们在环境里自己读到的,然后,我们就把这些当成了我们自己,我们开始为自己编很多的故事情节,然后,不断地用生命更进一步地验证了自己就是如此这般的模样。
想起了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那个智慧的老人说的一句话:
“亲爱的,这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请跳出自己给自己编的故事。
part 6 选择,就是命运
选择去做,或者不做;
选择去做,我是对的;选择不做,我也是对的。
选择做十分,还是做百分;
选择做十分,我是好的;选择做百分,我也是好的。
选择努力,或是退缩;
选择努力,我是对的;选择退缩,我也是对的。
因为,当我有选择的时候,每一种选择,就是一种命运。
因为,我就是对的。
part 7 我不知道,我知道
如同一个拖着重重行囊的人是无法身轻如燕的奔赴未来一样;
当我觉察到,
我并不真正知道的时候;
当我察觉到,
我又开始自己编故事的时候;
当我觉察到,
我是可以有选择权的时候。
我开始有意识地,
改变我的语言模式;
我开始有意识地,
改变我的行为习惯;
我开始有意识地,
不去在意别人;
我开始有意识地,
看到我自己。
改变已经悄然发生,它已经不知不觉的浸入到了我的大脑和身体,这种“知道”是从身到心的“知道”,也是从心到身的“知道”。
这个就是我理解的知道,也是我理解的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