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做饭,朋友圈晒饭,已经成为疫情期间的一种生活日常。我也是每天在厨房做饭,但没有发过朋友圈,只在亲属群里发发,一来可以听听长辈的夸奖,给做饭提升动力,二来可以互相借鉴提醒,少为不知道做什么、吃什么发愁。
亲属群里只有我一个人生活在外地,姑姑、姑父、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弟们,都生活在家乡沈阳。虽然只隔着700公里,高铁四小时车程,但在饮食上还是有差别的,每天准时在群里晒出晚饭,亲们看我做的,有时候会觉得新鲜,我看亲们的餐桌,就是满满的留恋和一嘴的口水。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桌面、盘子、碗筷,看后先是馋,然后就是想家。
但是今天我并没有在群里晒晚饭,一是因为有些忙,手里有工作急着处理,快做快吃,忘了发照片,二是因为饭菜相对平庸,有些勾不起发群晒图的兴趣。
今天的晚餐是三菜一汤,数量上没有达到硬磕家常菜的标准。荤菜做了孜然羊肉,羊腿肉比较鲜嫩,火候控制也算恰当,只是洋葱稍稍欠些火候,整体可以打80分。素菜做了女儿最喜欢的炒豆角丝,因为经常做,发挥稳定,味道可以达到平均标准,85分。还做了一个拿手的瓜片炒蛋,蛋液里加姜末,去腥提鲜也容易炒得软嫩,瓜片火候适中,既保持黄瓜的清香,又去掉生味儿,和鸡蛋很搭配,味道可以打90分。虽然少了一个菜,但是做了小白菜粉丝汤,火候略小有些生味儿,但不失清新,也可以得到80分的分数。
这是很家常的一餐,虽然普通,但是适合家人口味,非常下饭,女儿几乎是就着豆角吃一碗,再就着瓜片炒蛋吃一碗,她用实际行动给这餐饭提分,从平均80多分,提到90分以上。
做得不错,吃得不错,晚上忙完看到亲属群里好多个问号,“吃的什么呀”、“怎么还没吃呀”、“去哪里啦”、“是有什么事儿吗”……显然是越问越着急了。我赶紧发上晚饭照片,道平安,解释说手头有事儿,急着做饭吃饭忘了发,也忘了看群里的消息。很快看到亲人们的回复,没有说注意安全,没有什么嘱咐,都是点评菜的。心里一下子生出好多感动和感慨,特殊时期,晒饭已经成为亲人间互道平安的方式,这种方式自然含蓄,既能让亲人间彼此安心,又不会造成压力和恐慌。对于长辈们而言,看饭的味道可能比真正吃饭要好得多。
做饭和写文章确实很像:常见的做饭,而后晒饭,在特殊时期被赋予了彼此问候的意味,亲人们看到的不是你今天吃什么,而是你今天好不好。这是一种含蓄的问候和情感交流。写文章尤其是文学创作也讲究含蓄,很多意味要是直白的说出来,美和感动反倒随着消了,间接的、朦胧的呈现,让读者隐约感觉到,才是美文。
《晒》
晒是一种生活方式
衣服、零食、玩具
晒完就该上学了
成绩、爹妈、升学
晒完就该独立了
工作、车子、房子
晒完就该成家了
婚礼、老婆、孩子
晒完就该孩子继续晒了
晒可以是赤裸裸的炫耀
也可以是单纯的记录
还可以是一种问候
之前自己把“晒”看低了
当一切恢复如常
希望“晒”还能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