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进行着很多我没有准备好去做的事,所以心情难免比较烦躁,我在想如果时间有个暂停键多好,让我可以停下来喘喘气。
早上我拉开窗帘,发现外面艳阳高照,凉风吹进来像被熊抱来一般,本以为昨日的阴雨绵绵是已经进入了梅雨季节,这样的好天气着实是个惊喜。
我是个几乎不看天气预报的人,但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能不能先暂停不要下雨,或者先暂停艳阳天,对待天气向来顺其自然,各有各的安排。
可能就在这一瞬间释怀了很多——一直执着于自己“准备好了没”本身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
而我们又因这样的想法走过多少坑呢?
没准备好是一个华丽的借口
一个月前的想法是“再过两周我就结课啦就可以专心做毕业设计啦”,所以什么都不想就等着开课后再好好思考,一个月后的现在的想法是“天啊我的毕设要做什么实在不想做啊。”
我经常会对没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并且很喜欢去规划一下未来的生活,比如下个星期时间就比较充裕了就可以看很多书了,下个月就没什么课了可以去报名某个21天训练营了,但是等那个“时间”真正来临的时候会发现日子还是一样过,该颓废还是颓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奋发图强来个华丽丽的转身。
现在没钱,没时间,没精力,条件不够好等,都是“没准备好”的理由,所以我们宁可一直拖延着,来逃避一些可能不好的结果,或者掩饰自己的懒惰。
有一类人叫“装备党”,比如想要跑步,就一定要买齐运动服三件套,运动鞋,运动耳机,运动水杯,运动手环,甚至办卡健身卡等,然后等装备齐全了,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说,哎,还是不去了。
其实跑步对他们可能只是一时的冲动的想法,或者是一种跟风,因为任何一个真正想做的人,只会穿上一双运动鞋换个宽松的衣服就冲出去了。
有些人家里很邋遢,生活不规律,问他为什么不好好整理一下,他说“反正房子都是租的,等我有自己的房子就不会了。”
此前看到一篇文章叫《上班穿什么?穿成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就对了》,觉得这句话是很有道理。如果你想成为杜拉拉那样的高薪干练的职场白骨精,不用等到自己升职加薪,先把穿衣品味学起来,扔掉低品质的地摊货,不用大牌运用颜色和款色就可以实现。
如果你想学画画,任何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可以开始;如果你想学做菜,去厨房开始学煎鸡蛋;你想学写作,先从写日记开始。你想做的很多事,或许都不需要你花太多时间去准备才能开始。
如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就开始。
变化太快,等不到你准备充分
我没有准备好要毕业,简历没有,作品集也没整理,学长发来信息说,春招都要结束了啊!快点去网申。
于是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赶紧把之前写了几个字的简历做完,找老师修改;再火速把之前的项目报告删减整合到一个作品集,顺带重新剪辑了一个演示视频,然后匆匆茫茫在大半夜发了过去。
这些天心里总是有个过不去的坎儿——没准备好啊!并且因为这件事心里耿耿于怀,非常惭愧,觉得浪费了机会,还辜负了人家的一番好意。早知道就要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那结果就一定会更好。
我不知道一个月前准备结果会不会更好,反正我很确定一个月前我不会去做这件事,而且因为这次的“匆忙”我至少已经准备好的该有的材料并且先迈出的第一步。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我们却常常认为成功只会垂青完全准备好的人。
所以我们都有过为了某个目标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经历。比如高考为了上好大学就要全力备考一整年,为了毕业后要找到好工作就要努力提高绩点多参加实践活动,为了要升职平日里就要好好工作积累经验等等。
可什么时候才会是自己觉得准备得特别好的时候呢?学霸在高考也有考砸的时候,拿奖学金到手酸的人毕业时也会面临择业难的局面,平日勤勤恳恳的人在年度考核时也不见得就一定可以升职加薪,他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吗?
如果没有什么时候是真的准备好了,那就先做了再说!大胆地自信地去实践,因为每一个实践也是为下一次在准备。
高中三年后一定要去高考,总要先毕业才有新的生活;毕业后一定要先找份工作,总要先工作了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职场里要去做考核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从哪里开始进步。
我从来都不否认为了目标要准备,但我更相信机会不是等准备好了才来,机会是准备的时候就在等着你,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的勇气。
诚如今天是没有计划要写文章的,我也没有像以往一样构思好结构和内容,仅仅是即兴而写,有感而发,如果不够好,那暴露出了不足也是件好事,如果写得诚意满满,影响了一些人,那也是善事一桩。
如果我能早点想明白这一点,也许有很多想法就不会夭折了,也许很多机会会更大胆去把握。那些“没准备好”的背后,蕴藏着更多的机会。
好了,我现在要去实现前天计划昨天要做今天还没准备好做完的事情了。
四月,不妨就疯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