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量之困》
我一直做传统行业,也没粘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边,更没从中受益过什么,以前做过推广还有公众号,后来发现推广费和公众号的维护费用,赶不上与其带来的效益,就放弃了。所以,对流量不太懂,对自媒体等行业也是小白痴一个,对营销方案更是傻大白。
看完书后,觉得流量是大企业玩儿的,小公司和初创企业,没有自带天赋的,就不能去考虑了。同时有另外一个感觉,城市确实是各种商业模式和信息的高地,没有好的功夫,在大城市玩儿不上去,而农村才是未来的新天地,中国是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印记是挥不去的,所谓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算再推动城市化,我们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因为还有好几亿人在农村,这个不是三四十年能改变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与欧洲等国家不一样,他们的文明是商业文明,城市是社会的根本,所以城市文明一直是社会的主流,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而我们的国家的情况更为复杂,更加多元,也更加丰富。现在的形式是一个中国,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搞事情很难是不是?那么去第二世界,第三世界,这里才是流量的洼地,价值的高地,站在一线,给二线,三线输出才是机会,在城市利用资源,优势,技术,资金帮助农村是才是一条新跑道,大跑道。国家整体战略是要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所以机会在哪里,不言而喻,党中央给指的很明白了,所以BAT、TMD去农村刷墙一点不奇怪,流量本来就像水一样,哪里是洼地,自己会溜过去。
随着互联网原住民的不断增多,线上和线下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以后这种online/off line的界限概念会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去网购一下和去街边扫码购买一个东西,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别。不管是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新事物诞生,狂欢过后,一定会回归到平均值,如果在狂欢时候玩的过火,后期都要付出代价的,或者是甲方,或者是乙方,总要有人填坑买单。
品效合一,不仅要做品牌,还要做效果。“品牌好”给人的感觉是看起来不错哦!“效果好”给人的感觉是用了以后感觉真的不错,体验超级棒!“脑白金”估计不行了,“巷子里面的好酒”也要学会漂亮的广告和营销。而我更加看好的是内生性的增长,底部生产的力量,不是流量的拉动。另外,本书对雷军的“风口论”解释的不太准确,雷军说的是顺势而为,就是找到山顶那块石头,本来就聚集了势能,推下去就行了,而不是把山底的石头往上推,不是“人心齐,泰山移”,这样去搞太苦。总的来说,跑马圈地结束,精耕细作开始,胆子大还得手艺好,走捷径好像不太能行得通,除了把自己变成高手,没有其他好办法,这是我的愚见。
对于流量思维和流量池思维,就像生孩子一样,以前生了孩子,给吃给喝,拿钱供养上学就很好了,现在还行吗?现在不行了,现在要精心的照顾和培养,关照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发育,发现孩子的天赋,反正一刻都不能停,哪儿都不能落下,这个形式让我们不能只关注流量,不关注流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