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很多次,我信誓旦旦地想要改变自己,列出计划,但行动不到三天,就又没影了。
我仔细分析了原因。
第一、拖延症惹的祸。拖延总是发生在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事情上。相比较不喜欢的事,我们更倾向于完成能让我们感觉舒服的事。
这让我想起我家孩子为什么爱看不需要走心的课外书籍,而不喜欢做几道奥数题一样。
我们首先承认拖延问题的存在,然后思考拖延产生的最初想法是什么?就比如孩子拖延不做奥数题,也许是奥数题太无聊了,或者太难了,太痛苦了,也许她担心做得不好,不会做。还有一点,我怀疑她是在想,做完这件事以后,会不会妈妈分配更多的事要做呢?
我想就此事,我需要做的事是,首先给孩子说,奥数题真的不容易,很难做。
其次,告诉孩子,做完奥数就可以休息休息,比如玩个游戏,做做她喜欢的事。
再次呢,你要明白做这件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比如孩子的奥数,虽然孩子不愿意去做,但做成了会锻炼她的思维,思维水平高了,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她可以在班上“秀秀”,满足她小小的虚荣心。
最后不妨在完成了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后犒劳一下自己,但没完成之前不能拿半点奖励。
第二、动力不足。不自信,不能对自己有充分的认可,总感觉时机不成熟。
虽然有的心灵鸡汤中写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有远大的理想和卓越的追求,固然不可少,但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也不是良策。
有句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失败后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挫伤感,从而我们更会退缩,逃避,或者干脆撒手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