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我们软件开发行业,产生了一个高薪工种,叫全栈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原来一直秉承工业大生产的原则,就是无限细分,让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里深入专研,提高效率,最终产品是将每人的产出组合而成,因此,个人效率提高了,整体效率自然水涨船高。全栈开发却是反其道而行,由一个人负责多个领域的工作,原来是专门的人负责前端界面开发,有些人负责数据库开发,有些人负责后台服务器开发,而全栈开发是一个人将所有工作全部包揽,由于软件开发知识的强关联性,一个人做全部工作有时候效果要远远高于多人各自为政,最后再道归一统。全栈开发,其薪资收入是单领域开发的2到3倍,这也好理解,一个人为公司创造3到4种以上的价值,只收2到3份的钱,这种结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大有好处。
由此,我们可否推断出,能否通过不同技能的相互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就可以支持我们上述推论,例如各种化学反应就是通过不同物质的结合,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在其名著《技术的本质》中提到,所以的技术都脱胎于之前的技术,就像所有现存的生物都能追根溯源到相同的原始祖先一样。大部分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源于对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原理大多来自于已有的其他设备,方法,其他领域的理论,发明的核心是“挪用混搭”,一种不自觉的借鉴,提出破坏性创新这一概念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也承认,创新就是新的组合。这方面最经典的例子要数iPhone, 在iPhone诞生时,各种相关技术早已成熟,无论是触摸屏,语音通讯,移动摄像,操作系统等等,这些技术没有一项是苹果开发的,而乔布斯天才般的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风靡世界的技术奇迹。
回到我们个人本身,个人的发展可否通过混搭组合,从而爬出平庸的泥潭,突破无形的天花板呢?有人提出了一个精彩而又深刻的概念,叫做“一个人,一团队”,即使是打工,但如果我们转换思维,把自己看成是一家创业公司,而雇佣我的公司是我的客户,我两之间通过工资卡进行结算,这么一来,我们需要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深入的思考,如何经营自己这个一人公司,才能够给客户带来最大化的价值,而不再把自己当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螺丝钉。
一旦把自己当做公司看待,那么我们需要用体系化的思维来对自己进行运营和管理,同时需要一人分化出多种面貌,以应对公司的运转需要。例如,你要当CEO,为自己的发展制定战略规划,做CTO,培养专业技术实力,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做CFO,为自己管理资金链和实现成本管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做CPO,负责客户关系管理,让自己在公司中建立更深厚的人脉,以便为自己扩宽业务层面,做CMO,负责推广自己的工作或产品成效,让其他同事或相关领导了解你对公司做出的贡献。
如果我们真能切换思维,把自己从默默无闻的打工者转换成积极进取,充满狼性的创业公司,同时转换角色,把自己从一颗螺丝钉,转换成一家奋力求生的创业公司,为了能让自己“上市”,你会用心的去经营自己,体系化的培养自己的能力体系,从多维角度去构建自己的竞争力,如此一来,我们便有望从蝇营狗苟中跳出,为自己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
然而,凡事都有成本,多面化的发展,一大风险在于精力分散,导致什么都做不好,多维度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某一维度足够突出的基础上,就以上面例子为基础,如果你连本职工作都没好好完成,没有给公司创造相应的价值,必然的结果就是你的"创业公司“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的深渊。一个人的成长,确是由自己的各种能力所形成的”团队合作“决定的,如果”团队成员“能够通力协作,那么就有可能产生聚合反应,爆发出核爆裂的能量,如果”团队成员“内讧,那么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自我损伤,因此,如何协调各种能力,使得他们有机结合,是相当考验我们自己这个"CEO"的管理智慧。
我主张的是"T"型发展,也就是一专多能,一颗参天大树,必是在一根粗大的树干上,生长出繁茂的枝丫。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如果没能在某一领域形成足够强大的领先优势,就好像你在波涛汹涌的洪水中,缺乏一根中流砥柱,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是必然的结果。蒋委员长也说了:"攘外必先安内",如果你有了某项80分以上的技能,在单一领域构筑竞争壁垒后,保证大本营不被对手捣毁,那么你便有余力去扩展其他维度,此时,不妨多做一些尝试,在基于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四处燃放一些”星星之火“,很可能,你才刚放几把火,便不知不觉形成燎原之势了。
多维发展,本质上是将不同要素柔和后产生化合反应,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价值。多维发展是一种思路,跨越既定的边界,用全新的,相互关联的视角取代原有割裂的,机械的思维,去看待已经存在的事物,这是一种质朴的思路,不要好高骛远,但要处处留心,不寻求天长地久,但讲究推陈出新,把各种要素重新组合,创造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多维发展告诉我们,创新就在手边,突破就在此刻,看你敢不敢动手,狠狠的扇平庸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