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公众号:一初札记,一个立志普法、传道,又不喜欢柴米油盐的小仙女。
最近见了一些创业的同龄人,他们大多是连续创业者,说来也巧,在创业之前他们都有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同他们聊起当初为何会离职选择创业时,答案也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作”。
“作”很显然不是什么褒义词,人们给它贴上了任性、不知轻重、不安分守己的标签,可事实上是否都是如此呢,我想也不必然都是吧。跟他们的聊天中,印象最深的是A先生,我俩是我在贵院工作时认识的,他那会是某律所的律师,虽然有时忙得分身乏术,但也算是有稳定的收入,一切看起来都蛮不错的,我一度以为他会一直做下去,可后来再跟他见面时他已经是一家广告策划公司的创始人了,那次见面他兴致勃勃地跟我分享了很多新公司的甜酸苦辣,我也听得入了神,只顾着一个劲的祝贺他,可好景不长,大概一年后收到他说公司开不下去了的消息,我立即打给他约他出来想要了解一下情况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原来是他想要公司发展得更快就不自量力的接了一个大单,但并未完成合同约定的内容,后来甲方将他诉讼到法院,无力承担巨大赔偿金额的他只好申请破产,他的第一次创业也随着破产程序的终结而宣告失败。
后来他去了一家行业比较有名的策划公司,那会我以为他是被之前的创业经历伤到了,想要就此安安稳稳的生活,可两年之后他再次成立了新公司,如同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一般,依旧热情满满,现在新公司也已经慢慢步入正轨,这次的他除了满怀热情,还多了一些成熟和稳重。他告诉我说之前自己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以为有策划的思维和专业的法律素养就万事大吉了,后来才知道创业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验,不管是在建材市场采买桌椅还是公司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的制定,都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创新的。用他的话说,如果选择了创业,那么就意味着一天不学习,就会立马被淘汰,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可仔细一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科技更新换代得太快,特别是AI的发展,连一向以“保守”著称的法院也想要把自己打造成科技公司似的,随着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的相继建立,AI技术融入到了司法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立案到庭审再到卷宗的归档装订,有了智能立案系统、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系统、金融快审系统的加持,截至2019年12月1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依托智慧审理平台立案53983件,审结46565件,25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862件,其中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居一二位,分别占总收案数的48.69%和47.88%,互联网科技对法院工作的“冲击”可见一斑。
(图片据网络,侵权删)
其实,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不能懈怠不是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刻表,别让无谓的人或事打乱了你的节奏。不要好高骛远,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既要知足常乐,也要不停地“作”。
短暂的人生需要我们认真的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