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各路十分自信且破有见地的人写的书后,抛去冗长沉闷的一类不读,我能读下去书总是会读到很多作者抛出的令人惊艳的观点。如《人类简史》中提到个人的社会地位基本取决于以这个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铺多远,用作者最直接的说法说就是,一个人认识的人越多,地位就越高。相关的例子大概是,假如人群在两个候选人中投票时,自己认识其中一个人,甚至哪怕只是点头之交,那么投票时第一反应都会投这个自己有印象的人。
与之相反的观点是更被广泛接受的“拒绝无效社交”的观点。当然,小孩子才做选择,如果认为这两个论点都有道理,只要修一门“糊弄学”就可以平衡好。虽说践行糊弄学又会有新的问题,这里先不纠结。
一些书中还会提到“通才不专”以及“君子不器”的观点,鼓励人们注重对个人的提升,避免陷入一个精专的岗位之中,让一生成为达到某个成绩的工具。贾雷德戴蒙德就是一个研究胆囊的生理学家,他在以最优异的成绩从哈佛保研到剑桥并再次以夺目的成绩毕业,随后从事相关研究多年之后,开始认识到了上面描述的问题,最终放弃了对胆囊的研究,经过一段更错综复杂的研究和总结后成为了现当代探究人类社会文明最著名的思想家。
当然,社会只赋予一小部分人同时拥有了选择成为通才的意愿和权利;更幸运的一部分人是没有意愿去成为所谓的通才的人,而是否有选择权对余生事业和幸福的发展并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最不幸的人,自然是有对个人才能全民发展的意愿,但出于家庭、环境等原因没有权利做选择的人。
这就让我再次想到了一个许多作家写到的令人称绝的观点:人类文明建立于集体想象。大致意思是说,在最初人类社会部族形成的时候,作者猜测当时的状况是一个人想到了他们这一群人如果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和其他的人群区别开;随后他将这个想法传达给群居集体的所有人,于是所有人的共同想象,使他们从一群人,成为了一个部落。也就是说后来的国家、社会、文字、货币等一切全部都是更加复杂的集体想象的产物。
那么这样理解后,任何一个人也就可以适度地跳出现有的集体想象。一旦人可以构建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系统,那么外部界定的“何为贫穷,何为富有”就可以最小程度地影响这个人的判断,而快乐、健康、自由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己的财富值。
话说到这又能说回去了,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到了比钞票(以及现在新的集体想象带来的数字虚拟钞票)更为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提升的财富法则,是否可以撼动现有的局面,又或者说如何才能撼动已经普及到六十多亿人的集体想象呢?我目前的理解,就是回到开篇提到的搭建人际网络的阶段。那么假如有一个方案能够打动大多数人,或许将全部无效社交中认识的人的力量全部算在里面也只能如蝼蚁般渺小。但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具有可行性的力量也都在争分夺秒地发展。假如我的理想只是创业,而不是撼动现有的人类社会规则,完全可以很好的借用现有的体系;即使真的想撼动,也可以先暂且融入并利用现有的集体想象。
以上表达漏洞百出也是应该的,毕竟我才22,而且我自己也认为只有新的领导者征服人类后才可能构建出革命性的新的集体想象。期待你的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