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没有看手机,没有更文,吃完饭后,就躺下小睡了半个小时,醒后,终于感觉又精神抖擞了,上班路上,想起了你妈妈上午给我打的一个电话:
你这么爱写,怎么不在女儿15岁生日的时候给孩子写点什么啊?就像《朗读者》节目里,作家麦家写给远行儿子的那封信,感人至深,让她一辈子记忆深刻。
我不是作家,没有麦家的文笔,但和他一样,我也是父亲,一样爱着我的孩子。人说:父爱如山。我不会像麦家那样唠叨,沉重得好像永别,要在一封信里说尽这一辈子想对孩子说的所有的话。你还小,我也还年轻,来日方长,我们父女有时间聊。在你15岁的时候,我只想和你说一件事情:
觉醒的自我。
昨天,你过了15岁生日,已经是一个半大不小的人了,进入青春期,以后会面临很多选择。爸爸就说说自己的成长史,让你能有一些参考。当然不是说过去生活学习的简历,这些事,很多,你都已经知道,我也没有必要专门写文章和你讲。爸爸以前教育你的口头禅,你一定记得吧: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要跟得上,不要掉队就是成功,读书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培养兴趣,慢慢来,不要一开始就用力过猛,那样是跑不到终点的。
爸爸的成长就是这样,从小学到大学,都不是优秀的学生,只是跟随着成长的节奏,有点糊涂地完成了学业。也因为糊涂,没有在上学的时候形成自我意识,大学毕业后,很自然地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从喧闹繁华的江南回到了父母身边,在一个僻静的北方小城工作。后来,结婚成家,脱离父母独立生活,自我意识开始苏醒,才发现这种平静无波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就像暗夜不适合躁动的烛火,那烛火天生想要迎接的是明亮的白天,绚丽的天空。
我父母爱我,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基于我的,所以他们替我做出的选择,也肯定不适合我,我那时糊涂,完全弄不清自己,没有自我意识,也就没有反抗地遵从了父母替我做出的选择,等我真正独立生活了,才发现当初的错误。这次让我第一次掉队了,30年大学同学聚会时,我和我的大学同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
青春期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习成绩有多好,你只要让自己不掉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整天熬夜学习,用力也要用在该用的地方,就是觉醒自我,搞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实在不清楚,至少也要弄明白自己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你现在拼命学习的状态,肯定没有太多乐趣,我不喜欢,我想你也不会喜欢,学习应该像我现在写作的状态:乐在其中。
人只有做自己,才是生活的最好状态。
首先,你可以有一个让自己喜欢的样子,女孩子千万不要邋遢,你肯定爱美,肯定不喜欢邋遢的自己,出门时就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吧。
你好像很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为什么不自己研究一下呢?懒得动手自己做,至少也要知道哪里有好吃的东西卖吧,自己出去逛街,自己出去买吧,最好连自己的衣服也自己买。
你好像也喜欢写出好的作文,为什么不把写过的作文修改修改呢?在修改中提高是写作的必经之路,爸爸写一篇文章出来至少会看三遍,你比爸爸聪明,再改一遍,应该可以让自己多一点满意吧。
我就是这样,从不断做事中发现自我,让自己觉醒的。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人会让别人刮目相看,每一个爱你的人都会更爱那个值得爱的你,包括父母和你将来的爱人,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是你最自信的状态,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一定会吸引周围的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你生活得越好,爸爸妈妈就越为你骄傲。
青春期,你应该收获的是一个觉醒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