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幕红尘到见路不走,感觉很受触动,原因在于这个当下迷雾重重,经济下行,大家的未来仿佛失去安全感。
我经常想,为什么现在什么都有,但是就是没有以前幸福,为什么老人和年轻人幸福感不一致。如果比起物质匮乏的年代,现在最起码不会饿死,可能是阶层收入进一步拉大了,大家更不能容忍,生活比别人差了。
还有自媒体的发展,我们天南海北的比较变得简单。简单则会造成信息爆炸,尤其是浅显且具备引导性的。
见路不走,说的是因果条件,还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种江湖。丁元英知道王庙村不能拯救所有人,但作为上帝之手推动了。
叶子农知道插手一个和自己并没有太多关系的案子,从此平静不再有,没有对所有人拒人于千里之外,从而让他有了更多的羁绊。他是一个知道往何方,而自愿一步步走向的人。
颇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凛然。
至今我还不能理解,文化大革命和红军,共产主义,都诞生在一个脑子,这说明,纬度维度不同以及立场是变化的。
我们只愿意相信我们想相信的,只愿意看到我们想看到的,真相都是残忍的。
故事是美化的,神话是真善美的,是被愚弄,还是为了更幸福更安全而做的自我麻痹。
如果见路不走是点石成金的咒语,那叶子农有点被神话了,如果他是神人,那他就是超脱一切的,不可置疑的,但是他并不是,他的结局,他参与的事件,都说不上真善美,从大局观来说,实在有违正义。
江湖救急,给富人挽回损失,当然未侵犯利益,未触犯法律,但脚踏的是规则和理所当然。
市场监管漏洞何其多,不违法但触犯规则,侵占他人权益的太多,尤其是有智慧的人。
别人说不怕流氓有本事就怕流氓有文化
所以,好与坏善与恶,只是立场,无真理,无法定调。
好像文字必须给个主义,如果因果真理本身就存在,那过去真理是否适用于当下,如果不适用,那还是真理吗?人又应该相信什么呢?
好像目前的餐饮,似乎迷雾重重,但拨云见日应该是从古至今都一致的事情,价值的塑造和转移,劳动创造价值,食客为了填饱肚子或者精神愉悦,又或者是吃饭请客,又或者逃避压力和家务。满足了,就是价值,没满足,就是虚妄。
一个生意为何过去成功,现在失败,是需求转移还是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应该满足了更多的需求。所以还是需求,还是接收价值的人。
无论提供价值的是,是厉害的还是平庸的,无论是资本的还是私人的,无论是几千块还是几百块,本质都满足了让渡了价值。
那不变的食客,其实都一样,喜欢吃,爱吃,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口味丰富,希望在环境中得到情感,不管是尊重还是爱护,希望在吃的过程中享受生命,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
人民公社的怀念,地摊经济的回归,大家怀念过去,是怀念更欣欣向荣的时光,而非真的破烂的脏兮兮的环境。
原来崇尚外国品牌,现在只看食材风味,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为什么抖音成功,有点像星光大道和我想上春晚,一个普通人的崛起的神话,被他人点赞就是想被看见。
那为什么成为了人人都喜欢的东西,就有了巨大的商业变现价值。
人的时间,永远是资源。谁能占有更多的人的时间,谁就具备变现价值,例如领导人,明星,大企业家,新闻媒体发言人,网红等。
但价值,于个人,于小部分人还是于大部分人,群体,这是有区别的。如互联网经济,价值的转移和新型的剥削,导致大部分的死亡,小部分的富有,始终会被历史抛弃。
哪怕更高的效率,更大范围竞争的胜利,也终将在底层人民的吃穿住用行教育医疗民生领域退出。
但金融投资,这些原本就是少部分人玩的领域,可能就会放开竞争,要求更有效率,牌桌更大。
我其实隐隐觉得,连锁是一种地方风味的杀手,消灭夫妻店,老店,小店,让食物千篇一律,并且失去了灵魂特色。
但有时候,随着人们的流动频繁,同质化的需求,又让连锁有了根基,因为品牌背书,价格安全,让消费有了可信。
但信,是一种玄乎,因为美团,抖音,小红书,都是传播声音的途径,但平台又是有盈利性的,从而,让大家又失去了信赖,只是变成了优惠渠道,薅羊毛党工具。
口味,环境,销量,其实是一种公约需求,以前饭店,肯定是一个最好吃,最有面的地方,因为下馆子,是很奢侈的。
现在饭店,只是大家不做饭的必须选择,方便卫生,有意思,能吃饱吃好,成为新的需求。
以前有多期待,现在就有多麻木,便宜,用料,环境,你方唱罢我登场,消费者成为判官上帝,所有餐饮从业者变成了台上的演员,使出浑身解数,就为了把别人比下去。
看客思维其实是让不良竞争更恶化了的,因为如果大家都没利润,市场就崩了,价格体系也崩了。
最后是一个无解的斗争,攀比的租金,被扎堆的人流,低效的就餐,低廉的食材
高效就餐就可以成本低,但为什么要成本低,因为要竞争,要保持毛利,要赚几次的周转,为何要竞争,因为有持续为了利润而进来的人。
需求永远存在,只是价格由供给决定,回归的是人心追捧的,一定是回顾食材本身,新鲜安全好吃不贵,符合饮食习惯,能长期吃,对身体无碍。
为啥做水的是个大生意,因为水不会有人厌烦他的味道,但是食材的某种味道会。
所以色香味形,越有特色,越短周期,因为会走向小众。
越普罗大众,越能长久,因为大众是越来越接受。
以前大菜做小,贵菜做便宜,食材运输的便利性,让很多地方菜走向全国,但一方水土一方人,在贵州想吃湘菜,我只能找我熟悉的品牌。
那回过头,目前烤肉及企业如何破局,首先是,产品的供给和同质化严重,要么打差异化的产品特色,要么低成本打低价,但顾客不是要难吃和低廉,而是要好吃,且有价值感,并且要便宜。
这就一定会压缩利润空间,让生意无法被更多人去做,因为每个人的成本并不一样。
如果产品雷同,那加盟商是会减少的,加盟的本质是跨区域的品牌认同,和产品标准化,取决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下沉的品牌越来越多,产品大差不差,也就在顾客端不是一个相同的选择了。
但也有可能会因为高效,例如汉堡包,确实是成本更低,出餐更快。这是企业的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那还有没有直营店生存条件,如果有利润,就会有,如果没利润,就会是。
利润是什么创造的,如果产品是不能简单被创造的,必须是有门槛的,只能被组织创造,那这个组织就有了利润之源。
技术的革新,只有大企业可以做到,或者极高的研发投入,小个体只能追随。
目前餐饮还能进行,也因为人力成本比其他的低,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因此供给充足。
地租成本会随着供求变化而变化
流通成本,包括中央厨房通过机械代替人工提升生产效率,
这3项除人力无法预知,其他应该会有所降低,那对效率低,且无法工业化的餐饮,会比效率高,工业化的产品成本更高。
以上是基于同类型产品
没有购买力的需求,也就是现在经济下行,一直说价格段,其实对应的这波低消费人群,他们的需求有,但无购买力,因此变成了伪需求。
而高消费的选择性又更多,不管是服务还是货物品种,所以他们的选择会是更方便,贴近工作地点或者家庭,更舒适,环境与服务。
商业现象的繁荣本质上是生产资料的过剩,反应到上游端,因此并不是需求更多了,才导致竞争者多了,也有可能是屯的生产资料太多了,需要那么多消费者,也就是创业的餐饮者来去库存。
那么如果已经入局,如何破。找到需求,真实的需求,没有被大量满足的,靠成本优势,价格优势打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