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消费者的动机
⑴动机类型 : ①求实动机 (性价比,一分钱一分货)②求新动机 (追求时尚潮流,注重包装,更新换代)③求美动机 (注重商品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④求便动机(注重购买的商品的省时省力)⑤ 求速动机 (注重购买商品的效率,简单果断)⑥模仿动机 (购买商品时不自觉模仿别人的购买行为) ⑦好奇心动机 (对某商品存在好奇)⑧求名动机(追求名牌,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⑨求廉动机 (关注廉价商品,节约用钱)⑩求癖动机(按照自己兴趣爱好购买)
⑵动机理论 :
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的基本满足) 安全的需要(生命和财产的保护) 社交的需要(人际关系的需要,亲情爱情友情的归属感)自尊的需要(个人能力得到认可 )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抱负的实现)
[各层次相互重叠影响依赖,低层次的满足高层次需求的产生]
②双因素理论 。 一是 保健因素 (有,没有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 缺乏就会不满足感 二是 激励因素 (有 满意 没有 没有不满意) 激励作用和满足感
⑶消费动机冲突 : ① 趋避冲突 (生活中存在一种目标既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但同时又会对人产生某种伤害 ,人们趋于接近又保持回避它的不利)
②双趋冲突 (生活中同时存在两种目标,满足需求接近,但现实的制约必须舍弃一种)
③双重趋避冲突(同时两个目标,都同时既有利又有弊)
⑷ 消费动机受挫解决方法 :
① 合理化作用 (寻找合理的解释,舒缓焦虑,自己骗自己)
②补偿作用 (某方面不足,努力在另一个方面做出成就)
③ 升华作用 (需求和欲望是社会所不允许,但是通过社会允许的方式释放压力与不满,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
④投射作用 (自我价值被严重否定,心里防御机制作用下,把自己所具有的态度,动机,不好的东西当做是别人具有的,而自己没有,达到心里平衡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⑤反向作用 (自己所期望的动机不符合社会的期望,于是在心理防御机制下,做出与自己原有动机相反但与社会期望相符合的行为)
⑥自居作用 (自己缺乏某种展示自我的价值,就把自己比作具有这方面优势的人,心理上分享别人的优点,减少焦虑感,达到心里平衡感。)
⑸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激发
①开发有特色的商品,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根据赫伯格 的双因素论,增加产品的附属价值)
②利用广告等宣传手段,传达信息。( 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桥梁,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等激发购买动机。)
③购物环境和营业员的服务水平对消费者的诱导。(消费环境影响消费体验,消费者对营业员的态度,外观等感觉)
二、知觉
1. 知觉的特性 :
① 知觉的选择性 。(两个价值 一是自我保护 信息帅选 二是生存价值 指向性 )
②知觉的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经验把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通过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
③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刺激物的部分特征或属性组成的,但人们不把它感知为个别的孤立体,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刺激情境,有时过去的知识经验和尝尝提供补充信息)
④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对象的条件发生一定范围的改变,但知觉的印象依旧保持相对不变,这主要受后天学习的过去经验影响)
2.知觉的过程 :
①展露。 (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⑴展露方式
Ⅰ 主动展露。 消费者主动寻找有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信息。
Ⅱ 被动展露。无意识偶尔的接触市场信息
⑵ 过度展露。同一种类型的刺激物或同一种刺激物反复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引起审美疲劳。
⑶刺激物的展露与营销策略。增加消费者接触刺激物的可能性。
②注意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与一定的心理过程紧密相连。)
Ⅰ 刺激物因素 (本身特征,吸引消费者注意,色差等)
Ⅱ 消费者个体因素。(消费者本身的动机,态度,适应水平决定。饿人找食品)
Ⅲ 情境因素。 (忙碌时少注意,闲暇时多注意)
③理解。(个体赋予某种刺激物以某种含义或意义)
Ⅰ 影响理解的个体因素 (需要和动机,知识,期望或经验)
Ⅱ 影响理解的刺激物因素。(产品,包装,销售展示)
Ⅲ 影响理解的情境因素 。(饥饿,孤独时不同心理不同理解)
3.消费者的社会知觉
①对人的知觉 。(表情知觉 性格知觉)
②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关系的评价感知 )
③角色知觉 。(一是 根据行为判断 人的职业 地位 等相关信息 二是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识 )
④自我知觉 。(生理的自我 : 身体,衣着,家庭,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自我判断 表现自豪或 自卑的情感。社会的自我 : 社会上的荣誉,地位,社会中的对自己的评价。心里的自我 : 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等判断。)
4. 知觉的误区
①第一印象
②晕轮效应 (由对象的特征推测它的总体特征,从而达到美化或丑化的现象)
③心理定势 (他对人产生认知以前,就已经将对方的某些特征先入为主地存在于自己的意识当中,使知觉者认识他人的过程中,行为和态度都受此影响)
④刻板印象 (对社会上部分人某类事物所持有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⑤期望效应 (真心期望变成现实的现象)
⑥习惯定向 (以某种习惯性方式应付某类问题,不做经验以外的尝试)
⑦假定相似性偏见 (认为他人同自己一样,推己及人)
5.营销的角度 , 消费者的知觉表现在
①质量知觉。②品牌知觉。③价格知觉。④商场知觉。⑤风险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