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乎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读完荀子《劝学》,想到韩愈《师说》,拿来读之。人非神仙,非生而知之,故须“闻道”。“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师出高徒。是的,为子择师,争夺稀缺的教育资源,时人可谓几尽头破血流。京二十年前36平米的学区房,当时购二十万出,今日七百万售出,可见人们对教育有何等“重视”。历来重视教育的国人,信奉“学而优则仕”,也的确是平民百姓登上大雅之堂的主要途径。人生的的三大乐事之一,金榜题名时。也是,一个人大学四年,就会把一个普通人变成术业有专攻的专门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师从顶极导师,可以一跃成为某学术领域的顶极人才。古贤们的论述,足够的先见之明。他们论学,论师,更着眼探究人生真理——道的方向。时过境迁,越千年,读《劝学》《师说》,依然灿灿然照亮人心,使人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