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释义:
至高至善的掌权者,只需要下面的人知道有他。次一等的,需要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会遭人们侮慢轻蔑。因为他的威信不足,所以才有人不信任他。最好的掌权者是非常悠闲的,不需要说太多的话,事情就做好了,而百姓都会觉得:我们是心甘情愿,自然而然的去做好这些事的!
个人感悟:
写在前面:
为了不给自己的思想造成负担,除了本来在以前的学习中了解的《道德经》内容之外,我都是写完上一章再会去看下一章的。
这一章的内容,我很诚实的说,在我打开之前我是没有看过的。但巧合的是,2018年12月31日我讲的最后的一堂课的内容与本章的内容是几乎一样的道理。
所以在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来看《道德经》是那么的深有感触,也同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做营销、做管理的人将此书反复研读。
这确实是一本能从精神上指导你的行为模式的书。我心中又突然想到了吸引力法则,或者冥冥中真的有一种吸引力,把这本书吸引到我的心里,我觉得跟这本书相处的感觉就仿佛找到了一位恋人,让自己深深被吸引,通过深入的了解后更加深深地爱上了它。
关于这一章的释义,上面写的是一种解读方式,而南怀瑾老师对这段还有另一种理解。
他的解释是:对道的领悟觉悟,往往是最愚笨的人可能最容易达到和接近;其次一点的,是对道很有亲切感,对道礼赞的;再次的,是对道有敬畏心的;最次的,是对道偏偏不信,甚至侮辱蔑视的。
人的资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对道半信半疑,有些人根本就不信。其实,道是恒常存在的,是天地的道,是你我的道,道很难形容出其境界,道生万物,功成事遂之时,百姓都会说,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本来就合乎道的法则。
对于这两种注释都有人认同,不管从哪方面解读都有他的道理,南怀瑾老师的解读相对来讲,偏重于讨论人从个人认知境界的一种对道的一种认识和态度。而我更愿意从实际的角度去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或者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会更有指导意义。
为什么我一开始会讲到与我自己讲的课程内容相似呢?
因为,根据自己多年的管理工作经验来分析,管理确实存在着四个层次的状态:最成功的管理者,能做到系统化,体系化,企业自动化运转。
稍微差一点的,怀柔政策,以德服人,让人因为感恩他而做事。
再次一层的,是以理服人,用个人能力和规章制度完成管理,令人心生畏惧,按章办事。
而最差的管理就是形同虚设,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受管辖的人好一点就如一盘散沙,不听指挥。坏的话甚至与之相抗,反其道而行之。
大家可以按这四种状态去对照各自公司的管理状态,以及管理层的能力情况,基本上都是其中某一至两种或某两种兼而有之的情况。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同样的是做管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分别呢?
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的因素,首先我们就来讲讲,最差的一种情况:形同虚设的管理。
为什么会叫做形同虚设的管理呢?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一种状态:上级能力很强,什么事都大包大揽,而员工什么都不会,有什么事都只会找上级,只要离了上级什么事都干不了,那个上级就像个消防员,每天东奔西跑只为救火,什么事都要亲自过问才能够落实下去。
还有另外一种状态,上级有事安排谁都不好使,简单一点的哄哄可能有人去干了,困难的就大家踢皮球,踢来踢去最后还是上级去干了,为什么呢?你是上级,你就要多做点。我们干点简单的就好了。
更糟糕的是后面一种,上级有事分配下来,下面的人不是阳奉阴违搞破坏,就是直接反对不作为,任何命令都没人执行,任何政策都无法推行,总有借口推搪,总有理由反对。
这些都属于管理无能型,有也等于无。甚是令人觉得悲哀啊!
任何一个公司如果遇到上面的情况都是会觉得很头疼的,我曾听过很多人跟我讲过这样的烦恼,说完都是一脸的无可奈何。
我深表同情的同时,往往也能从他们讲述的情况中发现一些规律,很多人会觉得都是人的问题,没有招到好的员工。
当然,人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自身有没有问题呢?
我曾经问过别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领导带着十个人做事,但是这十个人都不听话,这个领导指挥一个都指挥不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开除一些人,应该开除谁?有人回答说,开除员工中最调皮的那些人,杀鸡儆猴震慑一下。可是正确的结果是:开除那个做领导的。有人纳闷问我;为什么?
首先,你带着十个人,这十个人跟你无冤无仇,大家都是想赚钱过日子的人,你又是带头人,带着他们赚钱的,人家为什么会不听你的呢?这其中如果有一个不听,可能是他天生刺头,如果再有一个,可能是他天生懒散,但是总不可能你那么倒霉全部都是这样的人吧?如果都是这样的,或者就不会来上班了。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对应在管理上也是一样的。
不管是员工不作为,还是员工不听话,都一定是上级的管理上存在严重的失误才会导致管理的失控。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认真的反思,自己在管理制度规范、岗位职责确认、员工技能培养、心态调整、薪资待遇、感情维系等各方面的问题上是否有下足功夫。
另外,再从自身的言行举止方面做出检讨,是否有做出一些有失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为,令到员工对你失望。
又或者自己的能力不够强,无法令到员工信服,没有起到带头的作用。
如果你在上面的这些问题上都做得很好,就断然不会出现管理失控的情况。而如果是你自身的原因,即使换再优秀的人跟着你,最后的结果都还是一样的。
一个不能树立威信的人,是不会有人相信你,更加不会有人愿意跟随你的。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亲近赞美或敬畏恐惧这两种状态在管理状态尚好的团队中是很容易见到的。
一个运转正常的团队,要么有个八门玲珑,能够把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协调得很好的管理者,这种人情商很高,好言好语地哄着就能让人把事情干了。
电视剧《亮剑》里面的政委赵刚就是这么一个人,又或者说能做政委的都是这样的人。
要么就有着一个,很有威严,掌控能力超强的人,监督着各项事物的运转,这种人能力很强,吼着也能指挥人把事情给干了。
同样《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就是这样的人。
二者有其一,一个团队都可以保持一个不错的状态。假如能够两者兼备,那就是非常不错的状态了。
还有一种情商高能力也强的人,往往能做到待人宽厚,但是对事严谨。做事能够令人信服,对人也能让人感动,思虑周全,处事机警,具备爆发力的同时也能顾忌他人的感受,属于智慧型的管理者,可遇而不可求,遇上千万要珍惜。
太上,下知有之;
这个太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卓越的领导人。
一个卓越的领导人,是不需要事必躬亲的,通常下面的人都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存在,但是不会需要事事都要找他去讲。
而卓越的领导人管理团队,从来靠的不是能力或情商这样的方法,他们靠的是一手打造出来价值体系和管理系统。
他们会从团队的目标出发做出规划,培养跟自己有相同价值理念的人,用同一种标准去做事,会根据自己团队的状况和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管理系统,培训适合自己管理系统要求的人进行合作。
大家用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执行标准,同样的行为准则去工作,彼此之间都能够互相理解,在必要的沟通之外不需要过多无谓的解释,一切只需要按照标准去执行,同时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创新,给予认可。
在这样的体系里每个人都很清晰自己应该做什么,做了会有什么结果,自己会去给自己定目标找方法,执行并出结果,一切的事情都是水到渠成。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发明者,稻盛和夫就是这样的卓越领导人。
一个卓越的领导人,只需要在自身做好表率的同时做到知人善用,灵活驾驭,配上良好的体系和管理系统,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互相配合,层层推进,自然自己也落得清闲,可以集中精力做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从而能做到: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我们读书,需要能从书中悟出与自身相关的道理,是以每个看《道德经》的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能看到,或者想看到的东西,这也是它被称为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原因。
因为“道”本来就依附于万物之上,我们需要的是从自身出发去找到它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运行。愿你也能从中获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