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行善方面应该互相劝勉,这样双方都可以建立良好的品德;如果对方有过失不加规劝,两人的道德都会减损。
简单来说,朋友可以分为善恶两种。与有智慧、有慈悲、有德行有正念的善友在一起,自己的行为也会变好。相反,依止了恶友,自己就会变恶。
东晋苏浚在《鸡鸣偶记》中将朋友分作四种:
第一种是畏友或诤友,这样的朋友在道义上可以互相砥砺,有了过失互相规劝;
第二种是密友,共同进退、生死相托;
第三种是昵友,这样的朋友总是互相恭维,在一起吃喝玩乐,是酒肉朋友;
第四种是贼友,贼友的基础就是利益。有利益时,大家互相帮忙;没有利益或者伤害到自己的利益时,则不惜彼此杀戮。
那么,谁是真正的朋友呢?《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两个朋友行路时遇到一头熊,路边只有一棵树,其中一个立即爬到树上,另一个无路可走,只好躺下装死。熊走近他,嗅了嗅,以为是个死人,没有伤害他就走了。熊走后,树上那个人下来了,问:“熊刚才对你说了什么?”另一个人回答:“熊给了我一个简短忠告:对于在危险面前把你抛弃的朋友,绝不能与之同行。”
阿凡提做州长时,门庭若市,邻居问他:“你家整天人来人往的,你到底有多少朋友?”阿凡提说:“现在我还不知道,等我不当州长了,再告诉你吧。”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也都会从日常情境里观察谁是真正的朋友。有时很难判断,但不管怎样,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对你的人生尤其是道德或工作生活有帮助的人。
平常一切都好的时候,你身边的人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朋友。当你生病了,在救护车里陪你、送你去医院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当你碰到困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为你作种种开导、帮助你的、增长心力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