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孔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己不期而至,远道而来,高兴之情,无法形容;君子的标准之一即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
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过的知识重新拾起来的时候,快乐之情确乎无法形容和控制。比如年少学会绘画,很久不画了,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渐渐被时光冲淡,一天因某种机缘又一次拿起画笔,笔落之处,何止是快乐,是一种没法言表的美好,感动和感恩。每每这时,我就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喜悦。
第二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终将会孤独的消失在生命的尽头,慢慢老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更残酷的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种趋势。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互相取暖,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忽然有一天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你会做何感想?
第三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自己被别人误会的时候经常有,人与人有时会有差异,依然会互相了解。而在了解之前自己不愠恼,难道不应该吗?如果非要人了解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那就找他,让他了解。如无伤,人不了解你就算了,如果愠恼,我觉得是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