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出于利益复杂考虑,都会有一些讨好的人格。我们不愿意表达出来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害怕可能会毁了彼此的关系。我们在这种的恐惧推动下,我们扭曲了表达方式,我们开始伪装,装成自己以为的对方喜欢的样子,来迎合对方的需求。甚至有人说这是一种成熟。
但实际上一个成熟的人,更能保持这个世界的真实。
除了利益的考虑,我们为什么要讨好对方?其实有一种设定:我在他面前要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有力量的人。讨好这种行为非常的隐蔽,大多数人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就进入了讨好的角色,失去了自己的身份。
你可能本来是个领导,本来是个顾客,你不用去讨好下属,也不用去讨好销售。但是惯性的思维把你带入到了一种恐惧中,让你感觉自己果做不到对他们的讨好,就证明自己不够好。这个时候,你们双方都失去了原有的身份和边界。而进入了一个给予的父母和一个索要的孩子的关系状态中。你邀请了别人来侵犯你原有的边界。
如果孩子的情绪如果不好,父母就会认为是自己的责任,甚至产生愤怒。为什么你情绪不好?难道我不是一个好的父母吗?我没有给你很多吗?大多数的讨好行为都伴随了这种愤怒和矛盾。
所以,面对他人的痛苦情绪,我们安慰性的讨好会变得非常没有力量。因为我们只希望自己扮演好自己想象的角色,把对方放在一个配角位置上。但是,如果我想证明我好,那么你一定不能比我好,所以你不是一个好人,而我拯救你。
在这样的剧本中,对方不会喜欢你的安慰。所以对你的讨好,他心里产生的是一种愤怒。所以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我们对下属那么好,可是下属还是接二连三的犯错误?很简单,因为我们用不真诚的方式讨好他,证明他是一个坏人,所以他就要在潜意识中做出一些错误来报复我们。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是我们的下属,而是作为一个孩子去报复他的父母。他不能直接的去攻击父母,所以就通过各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方式去犯错误。反过来我们会觉得很无力,很疲惫,觉得非常的委屈。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对方的情感漠视不理呢?告诉自己安慰他的情绪不是我的身份责任,可是往往情绪是主导彼此关系的重要因素,甚至如果你不能面对他的情绪,你就没有办法去领导他,也没有办法去保持自己的独立。
我们必然要承担一部分对方的期望,也就是一部分情绪的影响力,比如一个销售员给你的一些好处,然后让你去购买他的产品,这个时候你有没有勇气去拒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拒绝。因为他们不想面对因为拒绝对方而带来的怨恨。接受了对方的好处,却不给对方相应的回报。在这个模式中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坏人,一个掠夺者,一个剥削者。当我们用这个词去评价自己的时候,就假想了对方会以这样的身份来攻击我们。
我们宁可付出一点点的金钱来买来自己一份心安。虽然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遇见这个销售员,但我们还是这样做,因为我们不是在成就、帮助对方,我们是在拯救自己,让自己从焦虑中走出来。
在众多讨好行为中,最可怕的是直接用物质讨好对方。看到对方情绪有问题了,就直接通过最简单的方式,给予物质上的安慰。这个时候对方会把你当做一个电脑程序,只会用单一的表面的方法去执行对安慰。你把对方也当做一场交易,而不是去面对一个真实的灵魂。
你做的是一个情感的隔离,你并不想真的帮他,你只是买来自己的心安,买来自己好人的设定。对方从你这里也没有任何被尊重的感觉。他获得的物质,也只是对自己的部分安慰,她自己的情绪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而每一次你用这种方式,所表达的不尊重会在他内心积累。突然有一天,他会抱怨:你只会给我买这个买哪个,你有不有真正的关心我到底要什么?那时你也会很疑惑:能有的我全部都给你了,没有一点点的舍不得,你还要要什么?
在讨好性的沟通中,我们看到对方涌出的情绪。我们不能理解自己,也不能面对对方。我们被对方情绪的影响而产生的愤怒没有办法真实的表现出来,就会切换成控制,我做到了A,你现在必须做到B。比如说一个员工他出现了巨大的情绪波动而影响了工作,而此时又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让他去处理。这个时候我们的一般的方式就是礼貌性的安慰几句,认为这就是恩惠了。我们说:这些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样的人,你跟他计较什么呀?现在最关键的是赶快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
这样的话真的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给予他的支持和帮助吗?在他的眼里,你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你自己就尊重自己了吗?没有。你没有表达出来担忧,你没有表达出来你对他情绪的一种不理解甚至反感。
我们不是要让自己能够接纳对方所有的情绪,我们只是要做的自己,如果不想去讨好对方,甚至对这种讨好压力产生了愤怒,我们只要尊重自己面对自己这种情绪就可以。
你可以选择这样说:我现在不能特别好的理解你,毕竟我和你处于不同的位置上,但是我愿意去听。你愿意描述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吗?如果一个情绪能够被描述出来,就看到了自己,就尊重了自己的状态。很多消极的情绪之所以摆脱不了,是因为我们认为这种情绪不健康,我们不想要。我们希望某个人人能够帮我们消除这种情绪带,所以有了不合适的关系期望。
当我们能够表述出的这种需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诉求对象出现了错误,我们应该寄托工作之外的关系。察觉并回到了自己的身份中。对方尊重了自己的身份,也尊重了你的身份,你们没有扮演成为另外一个角色来进行互相欺骗。
所以,当我们去讨好他人的这个心态出现的时候,要知道这是一种焦虑而带来的情绪反应,他让我们失去自由,他让我们失去边界,他让我们失去原有的身份,我们没有办法和对方建立真实的情感链接,也没有办法查知道自己真实的目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向后退一步。虽然这一步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焦虑。我们甚至把它定义成为一种逃脱,一种冷漠。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勇敢。但事实上,一个有勇气的人,他不是敢于付出一切代价向前冲,获得一个虚伪的荣誉感,而是我愿意为更好的结果而忍受自己不好带来的焦虑。后退的勇气才是真实的勇气,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