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的话,那就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休息时,点开Spenser的《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
本意是想解析这10万+的爆文,找找写作的突破口。没想到,文章第一句话就说服了我—你在未来的某一天成功后,一定会感谢当年苦逼加班的自己。
因为加班前面加上了“苦逼”二字,直戳痛点,谁的加班不苦逼。瞬间引发共鸣,同时又点燃了我们对于成功的渴望。
在Spenser强大的逻辑面前,我深深深深地陷进去了,简直不能太赞同。不行,我得冷静一下,不能被作者的思想催眠。否则就只是个三流的看客,而不是来学习写作的。
按掉电源键,回去加班了。而且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在成功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小步。
第二天早上,琢磨着以旁观者的角度继续分析文章。
Spenser用逛街、旅游和吃饭唱歌三个案例,生动贴切地描述了许多年轻人下班后的生活状态。情节加金句,高频刺激调动情绪。吃再多的饭,也吃不不出年入百万;唱再多的歌,也唱不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哪个年轻人,哦不,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期望年入百万,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说到这里,我想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我的一位前同事。上午工作她不是在发呆,就是时不时看看手机,喝水去卫生间。上班一小时后,才开始进入状态。慢悠悠地写出几行字,一晃到点下班了。
吃过午饭,大家在宿舍呼呼大睡,她玩手机玩得很嗨。下午上班没多久,开始犯困。眼皮打起架,眯一会儿,又眯一会儿的。好不容易觉补得差不多了,已经过去两小时了。
晚上,我们收尾完工作,开始陆续回宿舍。而她一天的任务还没完成呢,不得不辛苦地加班到十一点。回来后疲惫不堪,躺在床上玩手机玩到一两点。第二天,又开始了恶性循环。
她的时间好像更不值钱。一边抱怨工作太累,一边又沉溺在这种生活中难以自拔。
这种严重的自我消耗。再怎么加班,也拯救不了。
故事二,一个大学同学。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学霸级的代表。90后的年轻人,把时间投资在了回报率最高的事情上—开创业公司。但是,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自从开了传媒公司后,他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干活,做项目,希望能赚更多的钱,拥有一个明晃晃的未来。最后扛不住猝死了。年轻的时候,拥有最好的时间,身体,金钱。身体出现问题了,拿钱可以治。但是没了呼吸,一千万也救不回来。
少年的时间定格在了20岁的年华里。更别提,享受这个世界了。不仅没能够延后幸福感,还让他的家人后半生,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加班只是一个动作,是一个成功道路上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重要的是,你的幸福来源在哪里?其次,你得明确怎么加班才能提升自己,创造价值?加班到什么程度,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
我不反对加班,但是请不要荒废上班的时间!
正常上班应该完成的工作,非要等到加班来搞定。你的上班时间是有多么不值钱!你是在坑老板,还是坑自己!
我不反对加班,但是请爱惜你的身体!
加班是自我压榨,但是别榨出油。加出小肚子日益肥大,腰酸背痛,加到脊椎老化,加成一个秃顶。又要花钱去买健康!买的回来还行,买不回来就惨了!
除此之外,只要这个“班”,能够让你快速成长。只要这个“班”,能让你增值!
放开了去“加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