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一听到在村校教书,一脸的嫌弃,农村的老师不好好教书这是一贯的说法。说实话其实之前我也不排斥这样的说法,但是直到现在我自己当了老师之后终于明白,局外人终究是在旁观,有这样的观点也不为过。从一开始进入学校到现在感觉成长的不仅是学生更是自己,一步步也在成长。每天上下班的路程花去了1个小时,早上半小时下午半小时,感觉真的很好,可以安安静静的想想今天一天下来到底哪些方面做的好,而哪些方面又没做好,又或者今天的课回去了该怎么上,可以好好琢磨琢磨,真的挺好。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渐渐成长起来,每天意外跟惊喜源源不断,他们会学着去揣测你的心思,然后大声的告诉你答案,确实这种感觉真的很棒。可能有些人会说你们村校的老师带出来的孩子学习差,礼仪差,反正说到底那哪儿都差。其实不是的,影响一个人成长的更多的是幻境吧,他们每天一抬头看到的只有荒漠的草地跟蓝天,眼睛里看到的东西自然也就那么点,当然家庭又是一个因素之一,父母大多数农民,看不到读书的希望,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识几个大字就可以了,读书成不了材,更没有出路,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家长在读书教育上投入的自然就少了,重视的更少,每天晚上不写家庭作业的孩子不少,问家长,会告诉你说自己不识几个字,没人教,因此便不了了之,在这样的影响下光靠学校的教育去让孩子开阔眼界,改变思想,属实需要下点功夫,但是只要看到他们的潜力,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就是好的,希望之火一直在燃,而我作为一名村校的老师看到他们这样的进步由衷的感到开心,希望以后的路上能越走越远,越来越越好!
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烦”每次孩子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的总是老师。每当老师联系家长,希望和家长一起商量孩子的问题时,得到的答复都是:“老师不好意思,我现在正忙,可以晚一点再说吗?”每一次“晚一点”,都是对孩子教育的耽误。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拒绝了教育孩子。先扪心自问,是不是每次把孩子送到学校后,都会松了一口气?在学校里,孩子有老师管,有同学帮助,还有整个学校为孩子保驾护航。学校和老师当然会尽全力保护和教育孩子,可回到家后呢?有些家长工作太忙,每天甚至不能跟孩子说上几句话;有些家长力不从心,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北大教育专家提醒,若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终将会变成悲剧。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怕麻烦。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知识以外,孩子学到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来源于家庭与父母。
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共同携手努力,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新时代的祖国需要的栋梁,在孩子以后的人生路上孩子高兴了,而父母也就开心了,所以都要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