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这个人,我也才刚认识他不久,但在短短的几天里,我就被他的文字深深的迷住了,无可自拔。他写的文字,没有华丽的铺垫,简单、平凡却很到位,这就是我所向往的,不奢华的真诚。他一句一句的话,就那么刚好的截中我心中连自己也没有察觉的那一处,他将人心的美好与不堪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
比起“死无葬身之地”我更喜欢《活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活着总比死了都好。
《第七天》是我读的第一本余华的作品,它讲述着杨飞死后的七天,他在黄泉路上与他曾经认识的还有不认识的人相遇相逢然后再一次分离,最终抵达“死无葬身之地”。
活着的时候我们寻寻觅觅。我们说在黄泉路上再相逢,但是在那里真的能再相逢吗?我们生于这科技发达的时代,要找到那个对的人已经很难了,在死后的未知世界,那岂不是更难?
缘份很难得,遇到了就要珍惜。鼠妹最终还是没有见到伍超就安息去了,那是否说明缘分已尽?
人活在这世上,我们都为了钱拼命,没有钱万万不能啊!我们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为之奋不顾身。伍超卖了一个肾脏,就只想为鼠妹买一个墓地。可惜直到最后,他来了,她却走了。
在金钱之下,我们卑微得不要不要的。
还好,余华在《第七天》把世间悲惨写尽的同时,也不忘给读者一些希望。
他给了读者们“建造”了一个大家心所向往的,没有你我之分、没有金钱纠纷,满是爱的地方——“死无葬身之地”。
这世界,只要你真诚待人,别人都会感受得到,也会报之以桃。
杨飞最终找到了他爸爸杨金彪。
[我告诉父亲,我小时候半夜醒来时总会听到他的鼾声,有几次没有听到,害怕地哭了起来,担心他可能死了,使劲把他摇醒,看到他坐起来,我破涕为笑,对他说,原来你没有死掉。]
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长大了,世界多了很多稀奇古怪,他们也被我们收在心的一角。殊不知,在他们逐渐老去的过程中,他们的世界只剩下我们了。
我很感谢余华,给了杨飞一个在火车铁路出生的孩子那样一个伟大的父亲杨金彪。
看完《第七天》,我哥们给我介绍了同样是余华的作品《活着》。
比起“死无葬身之地”我更喜欢《活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活着总比死了都好。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人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
《活着》虽然是活着,但是它与死亡也无法撇清关系。
福贵是活着,但他亲手送走了好多的他亲爱的人。
[我听到老人对牛说: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
家珍,一个尽心尽力为家里付出的福贵媳妇。
凤霞,悲喜在心中却说不出口的福贵女儿。
有庆,可爱的凤霞她弟,还是两只小羊的“爸爸”。
二喜,真诚的福贵的歪头女婿。
苦根,一个没有机会长大的二喜他儿。
我最感激的是余华让福贵能及时改过自新成为一个“好人”。
老天爷是很公平的,他很疼爱这位福贵老爷。
虽然到头来福贵只剩下老牛“福贵”陪伴,但是在他这一生中跌跌撞撞的日子里,他有那么多真诚为他,为他身边的人付出的人陪伴在他身边,这是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呀!
曾有好几次,当我以为福贵的苦日子终于要过去的时候,都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或许,这是老天爷对他年少时放荡不羁的生活所给他的惩罚?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的苦与难早已注定,只希望当一切都过去,幸福会来敲门。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夕阳西下,福贵和他的老牛,也步入夕阳。什么时候,夕阳会完全落下去,没有人知道。或许在夕阳完全落进大海里的那短暂时刻,会有另一个故事的诞生?
人呀,总要经历些什么,才能使自己成长。或许一开始先会是又哭又怨,然后是明白了看开了,最后豁达了接受了也就成长了。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经历不同的成长,这也算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吧?
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老天爷派来教会我们一些事情的天使。这些天使是否能一直陪伴在你身边,那就要看你们之间是否有那么深的缘分,能肩并肩直到最后。
福贵身边的亲爱的人,就无法陪他到最后。
[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为自己打拼,我们要买车买房,还要诗与远方;中年的时候,我们为父母儿女打拼,我们要给自己心爱的人过上“诗与远方”的日子;老年的时候,当一个个心爱的人都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终将为自己打算。或许那个时候的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诗与远方”并不遥远,它就在身边,在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之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