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去捡蝉壳?”那个神秘眼睛幽幽地说。
我放下麻雀,回过头来,身影又闪到我背后。
“哥哥,别闹了,烦!”
“烦什么?”
“麻雀半天不吃东西了,它会不会死?”
“就它一只鸟,应该是没了伴。”
“那我们把它放了……可是我又舍不得。”
“那你明天再放……走,我们去树上捡蝉(知了)壳子。”哥哥说那些蝉壳有人在收,听说蝉壳可以做药引子。每年夏天放暑假,我们总是捡很多蝉壳,有些在地上捡,大多数蝉壳还是巴在树上。我有件事到现在一直没想明白,每个夏天我们捡的那些蝉壳,都去哪了?也没见我哥卖钱啊?
我拗不过他的诱惑,同意了。哥哥拿着长竹竿,我拿着塑料袋,摇摇摆摆出了门,路过婷婷家,叫了婷婷、龙龙、C货,可龙龙看电视不想来,小新倒是跟过来了。小新比我小一岁,可是我得管他叫叔,农村的辈分就是这么不可理喻。说起来小新还和我有点亲戚渊源,他妈与我外婆是姐妹,他出生晚和我爸爸妈妈平起平坐,所以就与我隔了辈分。他很害羞,我们经常叫他“羞姑娘”。虽然他是我叔,可我从不叫他,有时仗着有点亲戚关系,反而常常使唤他。
“羞姑娘,你拿袋子,我跟我哥办大事!”
“羞姑娘”也不推脱,一路上尽心尽责。我和婷婷一队,哥哥、C货、小新一队,我们先去了树林旁边的草地,那里有几棵苦炼树,炼树上也常常听到知了的叫声。我和婷婷个子矮,我们在地上找,几个男孩找树上的。
“哎,我找到了!”哥哥叫嚷着,蝉壳在他手上熠熠生辉,像是一枚冠军的奖牌。
接着婷婷也捡到一个,我还一无所获。半天没找着的C货摘了一颗炼树果果放在口里。“妈呀,苦死我啦!”他伸了伸舌头,把咬碎的果末吐了出来。
我们看着噗嗤噗嗤笑,“你小心毒发身亡?”哥哥故意将话说得意味深长。
“草果兄,这果子有没有毒啊?”C货疑虑重重。
“苦炼树虽然外表看起来像青枣,可是它在没成熟时是不可以吃的,有小毒……”
“有毒啊,那我都吃了,你不早说。”
“谁叫你的,不过我也吃过,没事的。”说完,我哥拍了拍C货肩膀,安抚安抚他崩溃的心情。
说来奇怪,我这哥哥平时没心没肺,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不过跟着他,总会知道很多有趣的东西,他也总比别人有见识。
蝉壳实在找不到了,我们又去了常玩的树林,那里有一颗结红果果的树,长得好粗,很适合许多人爬上去安窝。
我们沿着树林拾蝉壳,袋子中的壳已经越来越多。突然小新尖叫了一声:“快看!”
天啊,只见一棵椿树上粘着好多带斑点的彩色蛾子。这种蛾子,靠头部的一重翅膀是灰色的,尾巴处红色,里面蓝色。翅膀合拢时,又像虫子。我以前看到过,却不知道名字。
“羞姑娘,这叫‘花姑娘’,是你本家,都不认识自家人啦?”哥哥的话把我们都逗乐了,不过小新的脸却涨得通红。
“哥,你莫欺负他。”
“这蛾子本来就叫‘花姑娘’……”还没说完,几只警觉的“花姑娘”飞起来了。我和婷婷都吓坏了,躲在男孩子背后。
男孩子胆子都很大,特别是C货,他捉了一只“花姑娘”故意吓我们。我们到处躲,哥哥也是。等我们哇哇大叫半天,突然哥哥喊道:“看,有马蜂窝,好大啊!”在一丛丛槐树中间确实有一个很隐蔽的马蜂窝,“草芯,快回去拿我的橡皮枪!”哥哥像发现新大陆了,眼睛贼亮贼亮。
“我才不去,要去你去?”我对这个使唤人的哥哥早不满了。
“我买冰棒你吃,保证!”
这个条件看来不错,“好,我要蛋筒的!”
“好,快去!”
于是我飞快地跑回家,怕错过哥哥捅马蜂窝的好戏。在桌上拿到弹弓就立马火急火燎上路了,等着我,等着我,马蜂窝。
我把枪递给哥哥,他上好石头,对准蜂窝中心就是一射。我回去的时候,C货也拿来了一把橡皮枪。他也朝蜂巢放了一炮,可惜打到旁边槐树叶子上,石头打得叶子哗哗作响,然后“咚‘’的一声不知落到哪里去了。
哥哥又来一枪,这次打中了。十几只黄蜂围着蜂巢焦躁地旋转,大概绕了四五分钟,又都回巢了。伙伴们看着有点灰心,有人提议用竹竿去捅蜂窝。可是我们带的竹竿太短,这时龙龙来了,估计他刚看到我们了,来时他手上正拿着一根竿子。
“草果哥,你看这个可以不?”
老哥看着这天降的福星,连连点头。小新从口袋里搜出另一个袋子,当作捆竹竿的绳子。
做好冲天长竿,我们的冒险计划开始了。我们几个女孩站在一边,男孩子们负责举竿子。“一二三,朝右……再右一点点……再左边一点……好,好,停!”哥哥总是像个司令官。
“啪——”蜂窝掉了下来,灰色东西刚好就落在我的脚跟前。这飞来横祸,搞得我抱头就跑。男孩子们早跑得没影了,我被蜇得瞎跑,浑身是包,婷婷也被蜇了。
“啊呜——啊呜——”一路上只有我的哭声,婷婷声音很细,即使哭也很温柔,而其他男孩子站在路口,看着我们还在那笑。
“奶奶,奶奶——”我跑回家,控诉哥哥做的坏事。后门口的大姐听到了,叫我:“小猴子,过来,过来!”,我跑过去,她挤出奶水倒在杯子里,然后抹在我头上被蜇的地方,说这个可以止痒。大姐的手好温柔,像妈妈给我梳辫子一样。
(《金色的草垛》连载散文小说,感谢大家阅读)
小说简介:这个故事发生在90年代中国的农村,以回忆式散文的方式,讲述江汉平原上一个湾子的兴衰更迭,内容涉及到博物学知识,留守儿童问题,既是一本乡土小说,又是一个人的童年回忆录,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饱满中,思考人性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