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8

全民抗疫,我们都是合格的班主任吗?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终身修行,尤其是现在的非常时期,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突如其来的新冠,让整个中国绝大部分家庭都迎来新的角色调整。老师成了网红主播,家长变身班主任,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礼物。现在的全方位二十四小时贴身陪伴,除了学习课本上既定的知识,生活中感悟修齐治平更是恰逢其时。

过往很多时候,家长大多忙于外出工作,在养育方面基本都停留于“养”这层面,没有尽“育”之责任。往往忘了,家长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并且是终身制的。

真正的养育,不是上课时交给老师,下课时交给补习班,补习完交给兴趣才艺班。最好的养育,是给予足够多的陪伴,是示范互动,是身体力行地唤醒孩子的幼小灵魂,让他们拥有安全感、自信心和健全的人格。

抗疫期间,某著名运动员的新闻一度刷爆了各大公众文。一路以来,在运动场上获奖无数,光芒四射,而同时,他的生活也是极其吸人眼球:师徒反目,无证驾驶,违规代言,抗拒药检……

他母亲的朋友圈事件更是让人忍不住吐槽其教育方式。某一领域的出彩,并不能掩饰其他教育的缺失;某个平台的风光,并不能成为巨婴的借口。

孩子出问题,首先要自我检讨,正如复印件有瑕疵,问题多在原件上。

尼采就曾说过“小孩是无辜与遗忘,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游戏,一个自转的轮子,一个最初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孩子的吸收能力极强,成长空间极大,父母需要留给孩子足够多成长空白,让他们学会思考,让他们自己描绘属于自己的天地。

曾经在某个综艺节目看到黄磊的展现,那种是值得敬佩的值得学习的养育观。

他以和风细雨的方式帮助女儿黄多多面对并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以爱之名将女儿束缚捆绑,而是聆听、建议,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足够的尊重和肯定,孩子的生命之花因此绽放。

父母只能是照亮孩子前行的明灯,而不能替孩子前行。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更应认真经营自己的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我儿子今年17岁了,是一个特有个性的耿直boy。他从小就是一头令人担心的犟驴。他爱憎分明,表达简单。

小时候,他曾在大年三十蹦烂人家的化粪池,曾在大年初二故意踩碎玻璃瓶而受伤,曾被四位体育老师架着去校长室……

以前,我最怕的就是接学校的来电。后来,我们改变了单一的沟通方法,首先从他爱好和擅长入手,扩展到多方位互动,除了文化知识的交流,我们还海阔天空的谈其它。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放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陪伴中一起反思改进。慢慢的,我们会亦师亦友地交流,适时地赞美或不过分地互嘲,一点一滴琐琐碎碎积累成深厚的情感。终于,儿子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

在这段特殊的封闭隔离时期,我们一家子烘焙,酿酒,剪发,发酵腐乳,发豆芽,做泡菜 ……孩子乐于分享学校及文化的信息给我们,我们也会讲些社会和工作的事情给他听。生活多姿多彩,其乐融融。

养育的美妙之处,就是“遇见孩子,即是遇见更好的自己”。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和儿女一起成长、成熟,在养育的岁月里,终身学习。

非常时期,正适合我们放下匆忙的脚步,以便让灵魂跟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