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已过3天,每每听到琴音绕梁,不绝于耳之时,脑海就会飘荡到那天晚上音乐会的盛况~~~
刻到骨子里的音乐之声就是许昌古琴协会会长赵艳春老师琴萧合奏的《大胡笳》。温婉悲伤,肝肠寸断,悲怆嘁嘁~~心里好似一只无形大手紧抓着心脏,想要窒息的感觉。而眼眶禁不住泪水的侵蚀,泪流满面,惹得周边小姑娘们侧目而观。置身于音乐中,享受着音调带给我的共鸣,又何须在意他人眼光?
看过大屏才知道,《大胡笳》是汉代才女蔡文姬所创,当时是曹操用重金带回蔡文姬回汉的路上时候所创《胡笳十八拍》,深刻体现她当时的欣喜,祈盼以及不舍得孩子的骨肉分离那种极度矛盾的痛苦心理。怪不得,怪不得我会这么脆弱,我竟然如此脆弱,我不会弹琴,只是简单的指法,自我认为从小被父母认为没有音乐细胞,跳舞找不到节拍的我,竟然能够跟《大胡笳》共鸣!赵老师是否做到了,人琴合一?不然,《大胡笳》的感伤,悲怆,紧扣心弦,又怎会丝丝钻入在场所有观众的心房?挑动着心跳的节奏,带动着脑海里每一根情绪?
拖女儿的福,跟着赵老师学琴,有幸见到了全国各地古琴名家,特别是看到王笑天老师弹琴,头发花白,却满面笑容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挑动琴弦,手指落在琴弦上,就像珍珠掉落在玉盘上迅速弹起的轻盈。让我迅速联想到了传说中的赵飞燕,手掌上跳舞。又像是蝴蝶点过花叶飞走了一般。这就是跟赵老师相媲美的名家吗?在我印象中,向他们这样的名家都是一览众山小的俯视着我们,以为需要仰望的我竟然近距离看到他们,其实和平常人一样随意,随和。王老师甚至拉着女儿一起合照。
还有陈城渤老师,气场强大,音调的高低不同,立马听得出来。我在下面仰望着他调试琴弦音调,以及音响的高低。在想,这需要多少年的功底?可以做到这样的随心随意?还有其他的几位老师,深刻体现出了古人抚琴时候的过程中对生命的感悟,最高的境界就是用琴音带动观众进入到琴曲中,让每一个人的心灵进入不同时空里感受万物同流的沉思。
通过这次音乐会的盛况启幕,我看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女儿对古琴的热爱和认真。甚至在现场女儿的举止行为竟然如此的温婉优雅,柔和。散发着从来没看到过的气质韵味,是从自身带出来的,而不是靠长相,衣服以及首饰妆容来刻意表现出来的。
再此音乐会中,我得到了对古琴的新认知,古琴的发源地竟然在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