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现在,市面上还是有很多,关于如何学习的书籍。尤其是关于如何速成,教你如何在30天内掌握一门技能,10天内完成个人形象提升等等。但其实,取这类标题的书籍,往往都不能教你速成。
我自己就曾经买过几本,有关于英语的,有关于练字的,还有关于吉他的,没有一本帮我达到速成的目的。为什么呢?难道这些书的作者都是骗子吗?
其实也不是,起码我买的这些书,出书的都还是号称这个行业的大师级别的人物,他们的本意,确实是想让你学会这门技能,但效果甚微。
主要还是方法的问题,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天赋秉异加上从小勤加练习。注意,这里说的是从小勤加练习,是从小。而我们,我们这些有学习焦虑的人,大部分是从20多岁,甚至是到了30岁才开始学,区别是什么?时间。
从小开始学,有的是时间,可以从最基础的基本功开始学,以吉他为例。如果从小开始学吉他,甚至从中学开始学,都是先学弦、品、音阶、和弦等,头几年干的最多的事就是练指法音阶,俗称“爬格子”。
几年后,等到基本功日趋扎实后,再开始慢慢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曲子。再若干年后,把曲子从简单到复杂全都啃一遍,练得滚瓜烂熟,这时候,如果还在继续深造,基本就是专业级别的了。
而我们呢?我们大部分从大学时期接触吉他,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上班后才开始给自己买第一把吉他,这个时期,我们平时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好不容易抽出一点时间练琴,打开速成教材,居然让我们从简单音阶开始爬格子,简直枯燥死了。
硬着头皮练了一段时间,朋友来家里,说:诶,吉他练得怎么样啦,来一段啊。结果,你却只能爬格子,顶多来个单音版的《小星星》。最后怎样?最后,大多数人的吉他都被放在角落里吃灰。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市面上那么多速成教材,不能速成的原因:目的是速成,方法却是要大器晚成的方法。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读过李笑来老师的书,大概会知道一些,其中他专门对于速成,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明确的讲出了速成的关键因素:最少必要知识和接受开始的笨拙。
1.
最少必要知识
所谓最少必要知识,就是你在这个领域,快速入门,只要掌握1-2个必要知识就行了。这样会最大化的减少你的时间浪费,同时给你带来非常坚定的自信心。
我觉得我个人来说,还是挺擅长速成的,或者说在刚起步的阶段,没有那么容易被挫折打败。我自学了很多新技能:吉他、游泳、跑马拉松、做PPT、设计等等,这些都是从0基础开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超越周围大多数人的熟练程度了。
我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看书 看视频,模仿大师的案例,可能是用得多了,很多技巧或者动作,我看几遍视频就可以直接上手了,(当然,就算遇到看了几遍视频还是不会做的情况,也会不停的反复看视屏,看书,研究论坛等等)。久而久之,自信心和学习技巧同步建立起来了。之所以要强调模仿,因为模仿能够让你最快的掌握某项技能的必要知识。
譬如说游泳:换气,我觉得就够了。
只要会自然的换气,不紧张,不乱节奏,剩下的游泳动作都会变得非常简单了。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纠结动作标不标准,漂不漂亮。不要在意泳道两侧,不停的有人在超过你,也不要在意池边的比基尼美女是不是在笑话你动作不好看。
你只要专心调整呼吸,能够做到游个50米就行了,不憋气、不中断。只要掌握了换气,只要能游50米,那么500米、5000米都不是很大的问题了。
跑步:慢。我觉得就够了。
我刚开始练习跑步,学了很多腿部姿势,落地方法,抬腿、甩臂,呼吸等等,觉得自己手忙脚乱,根本跑不了长距离,甚至觉得自己能吃下5公里就足够了,每次刚开始就放弃,放弃了又重来,这样反复多次还是一事无成。
其实,跑多了就明白,跑步训练就像飞机起步,刚开始一定要慢,而且要特别慢,慢得你都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跑,那就对了,然后坚持跑上几周,你所有的姿势和呼吸节奏就都会调整为最适合你自己的了,你已经学会跑步了,到时候你再稍微调整下动作和呼吸的细节,跑个10公里就会比较轻松了。
2.
接受刚开始的笨拙
其实每个人刚开始时,都是笨拙的:学走路、学说话、学开车等等,这点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刚开始时的笨拙,其实往往是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怕别人嘲笑自己笨,笑自己傻,笑自己学得慢。怕来怕去,最后只有放弃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你是否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没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放弃过行动?
还是说我自己吧,我就是太在意了,甚至是一种病态,在此之前(我不太确定现在是否完全改正),我就完全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家庭里面,母亲比较喜欢挑错碎碎念,上班后遇到的领导也是喜欢吹毛求疵的,让自己成了一个凡事追求完美的性格,从而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更糟糕的是对别人也这么要求了,经常让身边人不快(当然这点现在已经改善不少了,因为后来建立小家庭后,发现这是一个致命的损害家庭和谐的习惯,就痛定思痛的改了。这是题外话了。)
再讲到过分在意他人看法对自己的损失,有个例子:小学3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了写作,是因为碰上一个爱文学的老师,她也很喜欢我写的东西,她喜欢看书,我也喜欢看书,我们互相甚至还借书看。后来她给我的作文每次都认真修改,也经常给我优。
最开心的是有一次,我把她给我修改的作文,投稿了我们县里的报社,结果第二周,我的文章居然被刊登上报了!周围邻居甚至隔壁厂房,订了这份报纸的都跑来我家祝贺,通过那一次,我简直爱上了写作。
那个年底,我姐过年回家,问我将来长大想干什么,我说:我想当作家。我是真的这么想的。结果我姐跟我说:当作家呀,好是好,可就是没钱啊,你的文章可以卖钱吗。当时我心一下就凉了:是啊,我文章在班上还可以,但是要拿出去卖钱,肯定达不到那个程度啊。
我们家这么穷,没钱怎么办呢?要知道首先当时是90年代,以普通老百姓的认知,作家确实跟财富扯不上什么关系,同时我家里小时候又特别穷,村子里小孩一般读到初中就外出打工了,只有我家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让小孩上大学的信念,并且家里一直节衣缩食为我们攒钱做学费。
所以自然而然,我们姐弟俩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帮助家里脱离贫困。(想想现在这个年代,真正懂写作会写书的人,正在越来越有钱,真的活生生的被目光短浅、或者说被金钱所害了的典型例子)所以我一下就心灰意冷了,因为当时周围也没什么看书、写作的氛围,本来我就好像在独木舟上航行,这下自己家人一句话彻底断了我这个念想了。
再加上因为是小学,本来每天琢磨怎么写作,有时候也会觉得为什么要比其他同学多看这么多书,多写这么多字呢,多累啊,不如玩会。这下正好给了自己偷懒的理由:哎,不是我不写啊,确实这个职业不适合我,不适合我的家庭情况啊。最后就彻底放弃了。
现在回想,万分可惜。其实现在长大了,也还是在受周围人影响,自己固然在内心常常对自己说,做自己,不要管他人怎么想。但在这个社会中,总免不了受环境影响。
这时我们应该:理解周围人的看法想法,要明白他们这么想是正常的,用李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都是在不断迭代更新的,我们怎么能要求别人一直思想正确呢?理解他人的看法,包容他人的意见,“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
所以,这样想了之后,就不会那么抵触他人的看法了,而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后,你也就能开始接受自己刚开始时候的笨拙了。从而告别那种全程紧绷的状态,从情绪上、心态上影响自己的行动走上正轨。
写在最后
以上呢,就是我在看了李笑来老师,关于速成的文章后,产生的一点感想。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原因吧,每次看到点什么道理,就不由自主的跟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有种“回想当年、展望未来”的姿态。(笑)
现在这个时代,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当大家都不再为吃饭发愁的时候,干什么呢?而且据说,我们这代人很大可能性,会活到100岁,60岁退休,剩下的40年,干什么呢?是不是有点焦虑?
我觉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各种爱好,健身啊、英语啊、摄影啊等等。而如果不想在这些技能的入门过程中遭受太多挫折(到老了可能更加没耐心折腾),还是趁年轻,多积累一点快速学习的经验更保险。等真的到了60岁,你就是老兄弟们中的KOL了,爽不爽,你觉得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