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知到,自己被尊重着,被理解着,他们回馈给我们的,也是同样的善意!
周日,约好去看华阳养病的母亲。与女儿一起坐滴滴车时,女儿拿出一小包红油薯片吃,吃完了,因为没有准备装垃圾的袋子,结果她随手把垃圾扔在后排座位上,我与她的中间。我看了看,没有吱声。
过了好一会儿,我忘记了垃圾这件事情。人一倒,扒在女儿腿上说:我要睡一会儿。不久后,司机叔叔说到了。我下车来一看:羽绒服左袖子上粘上了好多红油。回头看女儿,女儿还知道找纸巾把座位擦干净。
女儿下车来,我忙喋喋不休地说:以后不要在车上吃这种东西了,垃圾袋也没准备,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后果。
女儿不耐烦了:你自己弄脏了衣服,怪我干嘛?
我很无语。是我没有做好吗?哪里做错了,没有给女儿一个好的示范?
晚上六点来钟,回家走到楼下,却发现钥匙不见了。背包里里外外,找了好几遍,没有。本来有一把钥匙在同学妈妈手里,上次女儿把自己锁门外了,请同学妈妈送钥匙给女儿开了门。
没有办法了,只好请开锁师傅来开锁了。我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说,还自我调谐:现好自己没有丢,只是丢了钥匙。女儿也没有抱怨,在楼下等了半个多小时,一声都没有坑。
晚上,睡觉前,我跑去与女儿沟通:你看,我们下次在车上时,不要吃这种有红油的零食,好吗?一不小心,很容易弄脏别人和自己的衣服,放在座位上,也很可能会把座位弄脏,司机师傅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我们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想想,它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样,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对吧?
女儿听了,点了点头。
有时候,我们说的话,不是孩子听不进去,是我们没有学会说话的艺术。是人都喜欢听好话,这个是人性情商的共性。如果家长就知道喋喋不休的,在那里指责孩子,不能用理解,共情的语气,去与孩子沟通,孩子怎么会听得进去呢?
如果能让孩子感知到,自己被尊重着,被理解着,他们回报给我们的,也是同样的善意。孩子会用感恩的心,爱着我们,继而发自肺腑的去学习,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