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年度琐事+家事,总是忙不停,每天早上的晨读还是要坚持,最近,我读了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深感其观点独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书中提到,人的思维模式不应固定不变,而是应该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固定思维所限制,无法看到问题的全貌。而变换角度思考,能够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多面性,更好地理解问题。

此外,书中对于受害者理论、安全感、心智模式、沉没成本、价值价格等问题的独特见解也让我深受启发。

1、受害者天堂错误都是别人的,在别人的受害者故事中获得廉价的快感,沉浸。如何变成一个掌控者?

①做有意思的事情,不是有意义的。放生自己:放下对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才能看到生机勃勃的全新道路,这就叫放自己一条生路。2024年有趣的事情:带娃旅行、学习沙盘、持续公益。

②不要定大目标,缩小习惯,不能再小为止,立很小的目标,坚持做小事情,长期坚持一个小习惯。每天10分钟看书,一年就是10*365=3650分钟,超过60小时,可以精读20本书。

③吃苦能熬出来优秀,熬不出来卓越。在热爱的领域做到极限。花大量的时间,在某个热爱的点上,深度学习,深度使用,投入一切,乐趣全情投入,无条件回报。

你看过了世界才会有世界观,看到了优势和局限,才知道真正的自己。

2、关于安全感:

①投资房子车子,不如投资自己的兴趣变成特长;投入成功就是收货,投入不成功也是经历,不投入就是沉没成本在焦虑。

②触底反弹:如果我失败了替代我的人怎么做?那我为什么不做呢?

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要。

3、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作为深植于个体内心的思维框架,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采取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概念,如同灵魂的内在地图,揭示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并在面临挑战时指引我们的决策。

①赚钱≠幸福,那么幸福来自于哪里?

心态是一种态,液态和气态,听课的时候像是气态,回到家没有氛围就是液态,只学到结果,没学到算法,只能是抄答案。

②心智模式来源:自然世界(经验)、概念模式(他人)、推理归纳(科学)

③心智模式推进: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

复盘: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一件事情三次创造:构思、行动、复盘理解过去酝酿未来。

4、热衷一生的事业:

①尝试总是要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

②打破“后来”模式,进入未知领域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只做观察的空间和底线。37%做职业调查和观望期。不要着急下决策。前37%的时间找到基准线,该出手就出手。

③做事要想未来价值,一段好的工作经历,未来价值无限;一段坏的人生经历,未来价值也无限。早失败比晚失败好,晚成功比早成功强。

④放掉沉没成本,断舍离,害怕和等待成本最大。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做对比,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一个女生在考研和工作之间纠结,最后在纠结中浪费了大半年的时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等待和拖延的成本可能远远高于我们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害怕失败或者不确定的结果而犹豫不决,但是这种等待和拖延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这个故事激励我要有勇气去面对问题,不要害怕失败或者不确定的结果,要勇于行动,打破自己的舒适区。

把焦点放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抗世界的不公平。

尽快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着急摆脱这个模式,让这个模式与自己共处。想象用一把小锤子拆掉他,行动起来。开始很好,开始爱好者除外,让自己等一等,等一等,再等一次,最后才真正开始。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上帝只需要你尝试。

根据价值来选择价格。《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它让我意识到思维模式的固定性会限制我们的思考,我们需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摆脱对成功既有的定义,真正享受作为自己、独特快乐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