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边走边看,把眼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一发挥,行走的速度虽然慢了下来,却也能把路边的一些碎小都囊括到了眼里,譬如被别人视为草芥的东西或被匆匆行走的人们忽略的东西,在我的眼中,它们都是不容错过的美景。
秋天,南方应该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果能行走在那里,估计眼睛是不够用的。只是我到不了南方去,能经常走的是大西北无垠的戈壁滩。
不同于南方,在空旷寂寥的戈壁滩上,哪怕是一点点凸起,都能唤起我的好奇心以及对它的敬佩之情,这里可是戈壁滩啊!
戈壁滩的色彩基本上是单一的黄褐,有的地方,单一的色调能绵延数百至千公路,仿佛是了无生机的外星球,空旷得有让人有点急躁、疲劳。
试想,即使是从未到过西北戈壁的游人,在这样一尘不变的生态环境中,对这大天大地带来的新鲜、惊喜情绪能保持多久?更不要说生活、工作在这里几十年的人们了。
有句话说得是:审美也会产生疲劳。不过,在行走的过程中时常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既可以缓解眼部酸涩的疲劳,又可以丰富一下行程,何乐而不为?
前几日,有项工作让我在深秋时节再次在戈壁公路上行走,又一次被公路两边的风景吸引了。一年四季以黄褐色为主色调的戈壁滩在清澈通透的蓝天衬托下还是很美的,秋天,戈壁又有了些新色彩。
视线从公路上跳跃到两边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有些东西第一眼就带来异样的感觉,好像早已缘定了似的,正如那棵长在路基下、山坳中的一棵小山桃树(学名称蒙古扁桃),在这样的环境中,它显得卓尔不群。
入秋以来,山桃枝条上早已没有了开春时节的小桃花了和夏季时段的小绿叶了,枝叶进入了干枯期,浑身呈现出铁锈红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和微风的吹拂下,光影在叶间晃动着,却是另一番韵味。
走下路基,走近跟前,才发现原来它并不低呀,如果能正常生长下去,必然会长成一棵树繁叶茂的大树。
戈壁滩里但凡是有山的地方,基本上是以矿山为主,山体基本不生草木,通体呈灰、黑色。如果是成片的红色,那是丹霞地貌,草木稀疏,山体造形犹如雕塑,很有看头。如果能遇到长满爬地植物的山,那就是好地方了。
我们工作的路段正好在一处生长着草木的小山旁,看着山石缝里顽强生长的各类灌木,就想前去看看,心动了,便行动了。浑身带刺是这些植物有着的共性,这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防水分流失、防动物糟蹋,真是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生态。
戈壁水源充沛的地方,就有了小绿洲。
路过农家玉米地,夏季的青纱帐变成了方方正正的玉米杆草垛,错落有致地堆放在田间,像是板凳、课桌,在向路人发出邀请前去坐坐。
路过沙漠芦苇荡,俊秀鲜绿的芦苇变成了挂满芦花的干枝,白茫茫的一片,蔚为壮观,倘若身处其中,只听得有羊群在叫,却寻不到一只羊,既使风吹芦苇低,只因都是白茫茫,分不清哪是芦花,哪是羊儿了。
风是秋天的常客,给这些静态的景物赋予了动态的生命,无论是四方四正的草垛,还是肆意丛生的芦苇,在微微秋风中沙沙作响,都成为路边吸晴的美景。
看着我们在工作之余因为路边的一处处风景而做短暂的驻足,司机师傅便抓紧时间猛吸一根烟稍事休息,一位在这条路上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同事感慨万千:这么多年来,这条路我不知走了多少遍,怎么没发现路边的风景这么美!我笑道:只缘身在此山中。
眼中的风景缘于内心的风景。风景无处不在,在于行路的人是否想去发现。
执着有执着的美,想象有想象的妙。在路上,无论是执着地关注一点,还是富有想象地去发现,不同的人总会收获到属于自已的小确幸,这会让或漫长、或孤独、或枯燥的行走变得充实起来。如果再愿意讲出来,会是一个暖场的好话题。启发、带动、感染、影响向来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有效的融合剂。因为有了共同话题,疏离变成了亲和,沉闷变成为轻快,这样的发现来得简单却余味深长。
单调生硬的说教显得缺乏诚意和温度,还不如将自己发现的、以为是美的路边风景用相机、画笔、文字记录下来,再分享给愿意欣赏的人们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