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了一整夜,众人也在床前守了一整夜,年轻的将军躺在床上,疾病使他的脸一片灰白,他太累了。霍去病躺着,心里想着什么,又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是突然之间病倒的,年轻力壮的人,骤然被病抽去了半条命,只剩了一缕游魂还在人间游荡。药喝了一碗又一碗,太医来了一波又一波,众人脸上一片悲戚,霍去病都看见了,他动不了,没有力气说话,舅舅守着他,母亲守着他,小时候渴望的,现在都得到了,还有皇上和姨母,他们在宫里也为他揪着心。
这是元狩六年的春天,刚过完年不久,下了几场雪,长安城里一派新气象,骠骑将军府却被眼泪浸泡着。刚刚喝了药,霍去病睡着了,一阵风吹开了未关好的窗,带着风雪的气息吹在了霍去病身上,他皱了皱眉头,陷入了一个长长的梦境。
梦里,还是很小的时候,他还是舅舅身边的小不点,看着舅舅身上的盔甲满是羡慕,那时候他就想着,以后也要做个大将军,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都看看,他霍去病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小小孩童的话,没有人当真,霍去病有些苦闷。
他慢慢地明白了一些事,陈府不是他的家,他不是陈府的公子,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母亲对他很好,甚至是溺爱,他读书、习武,跟着舅舅学习骑射,一切都很好,直到某一天,听到那些人的议论。
这是陈府,而他姓霍,他的存在,在长安的贵族里像一个笑话,刻薄的人说起来,不过是一句卫青那个便宜外甥,好几次,他看到舅舅攥起的拳头,那时候他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笑他,要笑舅舅,现在他明白了,小小的少年就陷入了另一种痛苦里。
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话,就像刀子划在了心上,不知道父亲的孩子、女奴的儿子、拖油瓶...连着舅舅的战功也变了味道,一切都成了攀龙附凤的结果,卫家一人得道,荣宠一时无双,长安城里,等着看笑话的人太多了。
当然没有人敢当着正主的面说这些话,但面对一个孩子,那些人性深处的恶就开始萌发了,他是个孩子,又能做什么呢。
明明已经过上了别人羡慕的生活,锦衣玉食,出入簇拥,不再为奴为仆,可还是在痛苦里挣扎着。明白了事理之后的霍去病变得很沉默。
也许是命运的眷顾,他从家奴之子变成皇亲国戚,只是卫家根基尚浅,从卫子夫到卫家诸人,还是过得战战兢兢,他们触摸到了帝国权力的中心,因为出身微贱,仍然被那些世家名门排挤在外。
那些日子,他喜欢跟着舅舅去军营,那里没有人对他意味不明的笑,所有人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他只需让自己变得强大,打败别人或者被别人打败,他喜欢这样的感觉,像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命运。
军营让他觉得呼吸畅快,没有人议论他,没有人讨好他,谁不服就来打一场,公平得很。小时候挥洒汗水的日子就像流水,倏忽之间他就长成了一个少年郎,他很满意现在的样子,快点长大,就可以跟着舅舅上战场了。
打仗他从来就不怕,年少时候的霍去病觉得,只要你够勇敢,不怕敌人,就没有什么能打败你,这是他在演武场上验证了无数次的想法。不论多么强悍的对手,都不能怕,找他的弱点,比他更强大,乘势追击,彻底打败他。
靠着一股子狠劲,他在营里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没有人敢说他是靠着舅舅的关系混日子。
十四岁那年,霍去病第一次见到了大汉的天子,也是他的姨丈,姨母成了皇后,他们成了一家人。是有些桀骜的少年,知道他在看,在演武场上的那一场,他用了十足的力,霍去病想让皇上看到卫家的勇士不只有卫青,舅舅可以保卫大汉的疆土,霍去病也做得到!
也是那一次会面,霍去病成了天子近侍,可以出入宫禁,与天子相对。伴君如伴虎,霍去病并不怕皇上,他觉得皇上是极好的人,霍去病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期许,大汉需要勇士,大汉的天子需要最勇敢的将军去打仗,而霍去病,他不怕打仗。
也许是年少无知的无畏,也许是一心想要证明自己,霍去病对于战功有着不一样的执着。常年在军营,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痛恨匈奴的欺压,痛恨那些妥协,而这些恰恰是天子想要看到的。
他需要最锋利最忠诚的一把刀,而霍去病值得他费心去打磨。
当他拒绝皇上教自己兵法的时候,霍去病看到皇帝并没有生气。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打仗就是应该根据情况灵活变成,怎么能拘泥于古人记载的兵法?皇帝的眼睛亮了一下,那一瞬间,皇帝在霍去病身上看到了他最期待的东西——真挚和勇敢。久在朝堂的人,早就炼了一双鹰眼,没有人敢对他无所顾忌地说真话,他们怕他、敬他,说话都藏着三分,只有这个少年,他恍惚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也是像这样的无畏。上天又给大汉送来了一把绝世的好刀。
就这样,他在天子近前成长着,学习武功,也学习谋略。在那些日子里,他渐渐理解了武帝对于匈奴的痛恨,爱国与爱自己的家、保护自己的家人联系在了一起,他想打赢胜仗,为自己,为卫家,也为眼前的帝王。
为了大汉的公主不必代代和亲骨肉分离,为了大汉的将士不必为匈奴追击斩杀埋骨黄沙,为了大汉的疆域不被匈奴蚕食,为了边境的百姓世代安居,匈奴必须打,必须战胜,要让他们看到大汉的威,让他们怕,从此往后再不敢犯大汉分毫!
这些念头一直就在霍去病的心里发酵,他一直向往战场,胸中的怒火、期待无处可藏。
十七岁的时候,终于跟着舅舅到了战场。真正的战争是残酷的,这残酷又激起了他胸中的血性,男儿为国战死,是无上的荣耀,早就抱定了不归的心,这一战必定酣畅淋漓。
舅舅那边战事不利,霍去病心里焦灼万分,他领着八百人前去追击,骏马疾驰在大漠上,扬起的沙尘迷了眼睛,风挟裹着哀怨从耳边刮过,一路上,只有无尽的怒火在胸中燃烧,就是今天了,看见匈奴的营地,没有任何犹豫就冲了进去。那是一场惨烈的屠杀,在历史上无数的战役里仍旧是一个传奇,以八百人斩杀匈奴两千多人,还斩杀了他们的王。
刀戟握在手中没有了知觉,他只知道一路往前,杀,杀,杀,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敌人。第一次上战场,也许是第一次杀人,鲜血洒在黄沙里转眼就看不见了,停下来的时候,暮色正好降临,血腥气充斥鼻端,地上横着无数的尸首,敌人的,自己人的。如梦初醒一般,这场仗胜了。
战事被传报朝廷的时候,霍去病还是有些恍惚,原来这就是真正的战争,残酷的、流血的,不是杀人就是被别人杀死。他打败了那么多匈奴人,让他们成了他刀下的亡魂。
霍嫖姚、冠军侯,他成了大汉新的战神,成了汉武帝摇摇握着的一把刀。汉武帝很欣慰,就像斩杀敌人的是他,追击敌人的是他,大漠黄沙频频出现在他的梦里。长安一片繁华,这繁华要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梦到了这里,霍去病缓缓睁开了眼,仿佛从梦中汲取了些力量,他想到一些往事。人人高呼大司马,那一刻他竟然觉得是恍惚的,原来有些东西,是命格压不住的。他霍去病这一生都是在拧巴的活着,位极人臣也好,名垂青史也好,他始终都是那个没有爱的小小孩童,在孤独里长大,为了得到那些爱,他一路往上,到今天,他太累了。马上奔袭的六天、在黄沙里穿行过的日夜,他多想好好睡一觉啊。
还是不甘心啊,还没有给天下一个永远的太平,还没有完成对皇上的承诺。匈奴不灭,何以为家。
一旦有了牵挂,一颗心就生出了种种念头,但人始终不能违抗天命啊,有些事,只有上天才知道答案。
闭上眼睛的时候,所有的回忆都涌到了眼前,遗憾的、得意的、悔恨的,心里有个声音在说霍去病这一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大汉,嘴角一抹笑意,他永远的睡着了。
还没有到二十四岁的生命,随着元狩六年的一场大雪永远地消散。
在秦皇汉武的辉煌之外,秦汉的历史上,霍去病的一生,短暂如流星,却是独一无二的耀眼。
偶然听到一首《悲笳》,被曲子里深重的悲凉打动,翻看评论,原来这支曲子是记录霍去病的一生,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在这支曲子里,写完了这些字。在翻阅资料的时候想到,那些仅关注年龄和官职之外的霍去病又是什么样的?
我忽然想给这个在神坛上的人一些普通人的温情,历史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而那些背后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仍然为他的早逝遗憾。
有人说霍去病的逝世是上天要修复历史的漏洞,也有人说霍去病的存在之于大汉是天幸,不论如何,真实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传奇,千百年后的今天,仍旧有人被他的事迹震撼。
春天的时候路过兰州,目之所及是无比的苍凉,空旷的山川、邈远的天空,这是西北,是霍去病曾经踏过的土地,是他曾经誓死守卫的地方。
当我看着地图上那些地名——武威、敦煌、酒泉、玉门关……这些带着西北风沙的字眼,念出来就含着历史里一幕幕的故事,西北的空旷有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这些风沙吹了千年,这些城屹立了千年,而西北也把一个人记了千年。
今天,霍去病的巨大雕像伫立在金城,将军仍在马上,手握长枪,守护着他身后的天下,转眼啊,岁月就这么流过了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