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人群焦虑吗?只要与人交际有关的事情就会不自觉地拖延吗?受不了过分热情?在人多的地方就会不安、想要躲藏 ?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担心自己会出错?害怕尴尬的聊天、害怕讲电话?心里羡慕那些在人群中很活泼自如的人吗?
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视频,是大概00年那会最早的腾讯OICQ,熟悉又遥远的简易版对话框和那些QQ头像,想起初学 上网是对于聊QQ的热衷,对加陌生人的兴致勃勃,对聊天室的新鲜和尝试....那是作为渴望成年的少女心理。
那个时候,社交对我而言是一项兴致满满的活动。家里抽屉里还躺着近百封的“陌生笔友”书信。
那个时候,不管是陌生的网友还是现实中的朋友,自认为“爱交友”是自己的一项爱好。
那个时候,在自己的QQ空间,在自己常去的论坛,积极的展示的自己的照片和文章,积极的与大家互动互评论。
那个时候,觉得一切是都值得的经历。
那个时候,去杭州见了一对网友夫妇,也在泉州接待了他们。
那个时候,觉得朋友是很美好的关系。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活成了轻微社交恐惧症?
细细的回想了一下。
1、年龄感
随着长大,随着周围的朋友陆续成家,大家都多了一份家庭的责任和羁绊,异性朋友不再私下频繁往来,生活也大多成 了两点一线,朋友的饭局少了,交流也少了。大家的层次不同了,家庭状态(已婚&未婚,已婚&离婚)不同,话题也剥离了。年少的生活单纯,除了玩就是玩。现在的话题,有人依旧想玩,有人想着事业,有人唠叨着家事……彼此交集的 轨道慢慢发生了变化。越缺少交流后就越没话交流。
十几二十岁的社交圈,追求体验,追求新鲜,做的是加法。三十岁后的社交圈,追求舒适和安全,做的是减法。
2、尘埃落定后
很多时候,经营朋友圈是因为想让在意的人看到。当有了稳定的伴侣,当有了幸福的婚姻,生活的一切都是跟想分享的 人在一起了,就没必要频频展现自我在公众面前。也不会想着要多认识人从而去偶遇或寻找伴侣。单身时候对社交的渴望和成家后对社交的无所谓,还是有着区别。
3、社交的烦恼
无意中了解到身边的人对旁人的看法后,总会套在自己身上反思。
比如,
想晒下生活动态的时候,就会想起听到别人说“天天晒有什么好晒的”。
想发下跟老公有趣的片段的时候,就会想起听到朋友抱怨过“秀恩爱死得快”“不会考虑到单身狗的感受吗”
想发下自拍,就会想起听到朋友对别人自拍的品头论足。
后来会发现,分享,分享给错的人,会变成别人眼里的“炫耀”,甚至会成为别人的焦虑。
........
慢慢的,从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孩到小心翼翼的中年少女,因为别人对别人的反馈,让自己变得敏感和担心。
再慢慢的,会想远离那些对别人做过负面反馈的人,因为怕自己不小心踩雷了。
再慢慢的,会疲倦于与人的交流,想着还是自己处着简单点,不需要去顾及他人感受
再慢慢的,有舒适的长久的三五好友就好,就成了自己目前的状态。
认真的回想了下,因为他人的看法,确实是把自己从一个热衷社交的人变成了轻微社交恐惧症患者。
........................
微博上有“社交恐惧症”的话题,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现在,大多数成年社畜的状态就是:微信就是工作的联系工具,不喜欢接电话,不喜欢听太长的语音,不喜欢重新去认 识和维持一段新的关系,不喜欢尬聊,不喜欢去迎合不喜欢自己的人。
社会性的“孤僻”正发生在30+以上的人群。
往好的说,是生活越过越该追求质量,减去不必要的社交减去不喜欢的人和事,关注自己。
往不好的说,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呀。
生活中的好与坏,真的是没有绝对的,都是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