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楼市高热不下,随着房价一轮又一轮的疯涨,人们见面打招呼都快从“吃了吗”变成“买房了吗”了。学区房更是受到买房者的热捧,于是乎天价学区房、过道学区房,各种关于学区房的报道不绝于耳。二手房大佬链家还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对北京的学区房进行调研,并发布了学区房手册用来指导有学区房购买需求的客户,可见学区房的热度非同一般。
为什么要买学区房?
买学区房看重的的不外乎两点,第一,优质教育资源,第二,投资增值。
学区房,顾名思义,就是附带优质教育资源的房产,是否附有优质教育资源是区分学区房和普通房的唯一标准。因此,购买学区房的购房者最看中的应该就是教育资源,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子女能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才买的房。教育,尤其是优质的基础教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最稀缺的资源,给人一种拥有了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就可以顺其自然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从此过上让人艳羡的生活的错觉,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和个人的资源禀赋。人们对学区房的追捧其实是对教育资源稀缺的恐慌,因为害怕上不了车,所以提前落袋为安,导致宝宝还没出生就迫不及待地张罗着买学区房的人比比皆是,学区房也因此水涨船高。
买房投资已经从“地段、地段、地段”变成了“地段、学区、价格”。投资的逻辑必然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尽量获取最高的利差。诚然,地段目前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学区房也因为其升值快且易脱手,越来越受到投资客的青睐,且学区房一般地段都不差,单价高虽高,但“老破小”比较多,总价可控。这么说来,投资学区房还真是好处多多啊,但其实学区房投资有一个最大的bug,那就是政策风险,学区房所谓的教育资源来自于政府的一纸公文,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划片政策一旦有变,就有被套牢的风险,所以,投资学区房,看上去很美。
那么,是哪些人在买学区房呢?
笔者认为一个城市的中产阶级是这个城市学区房的主要买单者。
身处顶层的富豪和权贵自然是不会靠买学区房来获得教育资源的,而是更多地靠人脉和金钱来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还有一点更重要的,顶层阶级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更关注财富的保护,而不是财富的创造,也更看中圈层的维护,所以,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普通大众认为最好的对他们来说未必最适合。
中产阶级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勤奋再加上一点点运气积累了一定的资产的人。他们是律所的合伙人,是企业的副总,是医院的主任医生...是行业的精英们;他们通常有着国际国内顶级学府的学位,并认为优质的教育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对子女的教育格外关注 ;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产,但仍处于财富创造的初期,需要通过购买资产来获取资源,因此,成为了购买学区房的主力军。
底层人民就不用说了,刚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只求一瓦蔽身,还要什么自行车啊,别说学区房了,有个地方窝身就不错了。
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处于底层和中产之间,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可能有一定的资产,但还未到中产,只能算作小康,他们是除了中产阶级之外学区房的又一拥护者。如果说中产阶级靠购买资产来获取教育资源,那小康家庭则是挤压甚至变卖原有资产来换取资源,更像是一场赌博,以为购买了学区房就等于获得了最便捷的上升通道,却不知道牺牲居住环境,负债累累的生活压力会给孩子带来什么,那些所谓的优质教育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的教育当然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但对于学区房我一直秉持着量力而为的态度,有学区当然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必太在意,你已经尽力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