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扣扣群里,听一个人说“控制情绪等于压抑情绪”我有些不同理解,想发表自己的感悟,又觉得个人体验不同,也未必我的就适合他,还是自我感悟吧。
晚间和儿子散步,他回忆一些旧时光,满满的都是美好的回忆,比如我们曾经租的房子,我们在那里租住了两年,谈论起来,好多温馨的画面,儿子有些恋旧,他说他想看看我们曾经住过的房子,刚好路过,在马路外边我俩都探着头往里边看,我说,好像有灯光呢!我问儿子是不是怀念那时的生活呢?我们聊了许多关于在那儿居住的美好记忆,我指着我们正走着的马路说,记得不,你第一次学会骑单车在这条马路上,爸爸,妈妈在你后面小跑着追你呢。
儿子又聊到了一次去旅游,他爸爸开了十二个小时车,我在后面车位睡得很香,他却睡不着,他爸爸对他说,看会语文书吧,看了就睡得着了,儿子说,虽然没有语文书,听了爸爸的话道是真的睡着了,话题一转,他说一次做梦,梦见他的班主任老师丢给他一本语文书,把他吓醒了,还说也梦见过我,我问他,我是不是你的恶梦呢?他说,不是,是美梦,你和爸爸端着美食站在我面前,我都不愿醒。我挽着儿子的手臂,心里有些欣慰。儿子和我聊了一些关于我们一起吃美食的事。很普通的食物在他口中有温情,有爱就变得更加美味了,我想,这些经历在他经后的人生中将会滋养着他的心灵,庆幸的是,我们做父母的有了成长的意识,知道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孩子心里储备的美好回忆将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笔丰盛的人生财富呢。
我挽着儿子的胳膊边走边聊,“你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同学家玩也不和大人说,把你奶奶急坏了,到处找你!”他说,“那时候真不想问题,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我说“你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大人会着急。妈妈小时候去哪儿都会和外婆说的”。他说,“唉,还是女孩子听话!”我们走到公园,他说起和他堂兄在长亭子玩的趣事,他吓唬他堂哥的画面在他生动的描述中映入我的眼帘。我忽然想到他堂兄把他绊摔过一次的事,那次膝盖都破了,挺大一块伤疤,他爷爷、奶奶还瞒着我,不让我知道,我说,他们是不是怕我责怪你堂兄呢?儿子说,不是的,两人闹着玩,难免磕碰的,爷爷奶奶是不想你担心。我说,虽然是这样说,但妈妈看着你受伤,心疼啊!他可能是想宽慰我,又说以前和一个男孩踢球,他绊了那个男孩摔跤,孩子的爸爸就在身边,不但不说什么,他还拍手鼓掌说,摔得好,摔得更结实,他和那位小男孩保持了很久的一段友谊,后面因外在因素才失去联系了。听了儿子这样说我的心境顿时开朗了。感觉儿子的豁然大度的想法,这真是一大优点呢!
其实吧,一件事,你看它的视角不同,给出的意义就大相径庭了,往乐观积极的去想呢,其实不过是小事一桩,如果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被侵犯的消极心态去想就会容易情绪受到干扰。
想起昨天晚上值班遇见的事,对班的是位新人,脾气急燥,且不熟悉工作。他打电话过来问我机车情况,我一时答不上来,他就很不耐烦的说我怎么啥也不知道啊?换作以前,我心里的防卫反应,就会认为自己被小看了,毕竟自己论资排辈也轮不到他说吧?那么,这样想,定然要争吵起来的。但,当时转念一想,他是不是心里很焦虑呢?我问他“你好像很烦啊?”他愣了一下说“嗯,是的”我继续说“你都没说清楚,想让我知道什么呢?”他说“我以为我这边和你那边是一样的”我说“不是的,你刚上来有些情况不太懂——”然后我心平气和的跟他说一些工作中的需要解决、克服的问题,然后他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他那边也客客气气了,我的心情也没有受到干扰。
回头想想我这不正是转念的作用吗?转念于体会他的感受,然后自己也没有压抑自己的情绪,解决了问题。再回到前面开始那位网友说的“控制情绪就是压抑情绪”我觉得那就有伤身心了,其实,转念一想,体会他人的感受,用善良心,豁达,乐观,积极的视角去看问题,他人的反应往往都是你的态度决定的,一切事物的发生并非要论个是非曲直,只需要转念,化消极为积极,就不会内耗也不会和人争斗,早上听了一个关于自卑情节的链接,我忽然明白这种转念也和自卑情节有关,因为自卑就会怕人轻视,就会因为对方的情绪干扰了自己的情绪,有种被人欺负了要防卫的心理,想用争高低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殊不知真正的力量在心底,克服自卑情节也是转念的一个关键,“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就在于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