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认识到了自己的固有认知及性格,并且意识到这其中的一些问题。真是倍感庆幸又开心。
母亲是位性格非常的独立的女强人,在她的教育与影响下,我也形成了独立、自尊心强、执着等类似标签贴满身的女孩,凡事靠自己。渐渐地,思想里只有自己,把自己的情感、悲伤、痛苦都裹蔽在坚强的外壳里,时间长了,竟独立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豆蔻年华时,喜欢过一个男生,是我的同桌。那种感觉就是看到就会心潮澎湃瞳孔放大,聊天就会觉得心有灵犀、不点也通的那种。不巧的是,这个心仪之人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我强烈的自尊心里时时泛起日后备受欺辱的预想(现在看来,我他妈的真是想太远了),不能大方地与之谈情或说爱。或许还有其它原因,但这就是我的原因。结了疙瘩的感情磕磕绊绊,最终没能朝朝暮暮。心里的伤疤一痕又一痕,还是认为这是最好的结果。然后,在以后的许多年里都不会笑了。
2013年毕业,在浩浩荡荡的毕业大军中,真的难以脱颖而出,再加上帝都户口政策的种种限制,加之种种有待。想在北京立足,那就得拿户口。不否认,我喜欢北京,我想长期地生活在这座城市,那就首先要立足,也就是说要拿户口。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根本不稀罕这个户口,也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为了一个户口不假思索。与户口相比,我更想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但现实有岂容我这般自由、随性?在痛苦、纠结、提心吊胆的重重夹击下,我也听高人指点,最终找到一份有户口的工作。但痛苦却有增不减,因为除户口之外,我实在没办法爱这份工作以及周遭环境。于是,继续和自己较劲。
2014年秋天,结婚刚刚不到一个月,突然接到父亲肺癌晚期的消息。没有太多经历的我心痛到卧床不起,但是哭不出来。次年正月初五,父亲去世,还是没有哭。其实我当时是这样想的:父亲不在了,家一下成了一个散摊子,如果我也哭哭啼啼的,那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扛这个散摊子了,我不能让母亲独自一人扛,而是要与她分担,所以我不能哭。也许是太过刻意地强调坚强,那段时间竟忘记了悲伤。
2015年,父亲去世后的第5个月,经历了“辞职难,难于上青天”的悲壮事件后,我终于从体制中走出来,进了一家自己喜欢的教育IT公司。那一年,我听到最多的一个新词是“有魄力”,也才发现我干了一件在大家看来都很有魄力的事。其实我哪里是有魄力,我只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此而固执到不能将就,必须要走。
拿到offer的那天,我感觉到我的心在笑,而且笑开了花。因为爱,所以爱,我想好好做这份工作。是挺想干出一番事业来的,啊,心好大啊,潜台词是,觉得自己太怂,不够自信。2016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中。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如此非常投入地往复循环着,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也缺少和同事的交流。
2017年年初,工作中是有一些自信了,但是不幸的事情随之而来。在没有备孕的情况下,想当然地怀孕了,并且想当然地认为没事儿,没事儿,结果竟失去了与我的第一个宝宝共度此生的缘分……孩子没保住。在得知结果的一瞬间眩晕泪崩,不愿接受结果,面对现实。但内心强大又明事理的我很快地安慰好自己,准备在怀孕的路上从头做起。
好的,这就是我过去3+x年里所经历,每一件都风轻云淡地过去,每一件都压得我喘不过气。
码字到这里,我这跌宕的3+x年算是历史了。而这些历史事件却慢慢地形成了过去以及现在的我。
1太过独立,非强不能,非独不立,给自己太多束缚,无论是人、情感、认知或行为;
2也许是过去这些事情太过承重,以致我必须专注处理,慢慢地总是着眼于一处,沉浸其中;
3悲伤消极的情绪没有合理发泄,常常沉溺与过去的,悲伤的情感中;
4不食人间烟火,情商低到太平洋海底。
真庆幸,最近发生的一些小事,突然意识到这些。我想我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1摈弃“非强不能、非独不立”的思想,这个世界很美好,接收世界的赠与;
2着眼多处,不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给自己太多条条框框的标准,灵活多变;
3多关注周围,而非沉溺于过去,这不,春天又来了,呵呵;
4不是不再坚强,而是我不想坚强地那么累了。
简单地说,我要减少束缚,随机应变,关注当前,静心沉淀。
2017年,让节奏慢一些,再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