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部分是教师的思考和理解;
古代波斯文明对应的时代精神
- 人们与精神世界更加隔离,但仍然向往精神世界的灵性
- 人通过创造出“神”作为中介来,通过对神的崇拜来沟通灵性世界。(更加物质化,外求于神)
- 人们通过二元性的思考,解决自己在尘世和精神世界的命题
华德福教育中往往把“古代波斯”的时代精神类比于二年级孩子的意识发展状态。八岁的孩子意识更加清醒,自我逐渐分化和清醒。开始有了“动物性”(黑暗)和“圣人性”(光明)两部分的对比和对立意识。
文化特质
- 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对火与光明的崇拜,体现了古波斯地域中人类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中对于温暖、光明的需要,对黑暗和寒冷的对抗。
- 二元对立和统一:
古代波斯教学安排
古代波斯部分在古文明教学中占据的内容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文化遗存有限,现实影响力不大,教师的感受就不强;另一方面古波斯神话是从《波斯古经》中摘取的,不好处理;
古波斯文明的部分突出了古波斯人对于火与光明的崇拜,并从地域地理气候的角度与古印度做了对比。在《胡商王的故事》,《杰姆希德国王的金匕首》这些小故事中,介绍了古波斯人从神那里得到了启示,梦中得到答案。先是利用火,驯化动物,成为牧人。然后又驯化植物(小麦),从牧人成为了农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类进一步文明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人类更加适应现世生活。
当孩子们了解到:古波斯人认为植物从太阳那里获取能量,并深深的扎根与黑暗的大地,就是顺应和帮助了光明;通过种植谷物,就是光明战胜了黑暗;他们觉得很新奇有趣。事实上,早期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一个重要人类文明期的开始,无论是人类的文明发展,还是意识发展,都是文明开化逐步战胜了黑暗蒙昧。光本身也就是智慧与爱的隐喻。
我们也简要介绍了“琐罗亚斯德”的传说故事,介绍了法拉瓦哈的含义,并说明了古波斯的信徒要遵循的“好想法(善念)”、“好语言(善语)”和“好行为(善行)”的三善原则,死后才能在神的引导下,走过大桥进入光明之国。而人间生活总要经历光与暗、善与恶的对抗。体会其中这种二元对立的感受,是我们希望带给孩子的。
整个波斯部分大约是1周时间,之后故事延续了不到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