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8月20日在京召开。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形式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不仅浪费资源、贻误工作,更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中,形式主义犹如一颗“毒瘤”,严重影响着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着群众的信任。
强化思想引领,擦亮识别形式主义的“慧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要清醒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就像“牛皮癣”,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且花样不断翻新,甚至会“改头换面”加重基层负担的新突出问题。有的精文减会玩“数字游戏”,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流于形式;有的政绩观错位、事业观跑偏,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有的地方工作应用软件过多过杂,在各类应用软件、公号上也滋生出一些强制使用、过度留痕、滥用排名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
坚持以点带面,逐个击破实现“当下改”。“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着力从思想上找根源、抓整改。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牢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各级党组织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当下改”强调的是知行合一,考验的是担当作为。要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减少基层干部的无谓劳动,努力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要围绕重点领域的“顽瘴痼疾”提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将规划统筹、集约高效、便民减负、安全可靠的原则贯穿始终,整合多头重复的程序和环节,让数量降下来、监督强起来、效能提起来。
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实现“长久立”。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加强长效监管,推动正本清源。整治形式主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立监督信息大数据应用机制,及时掌握形式主义的最新形态、共性特点和个体特征,深入分析问题发生的规律及背后深层次原因,针对体制机制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实干有前途、失责必问责的鲜明用人导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时期干部的实际情况,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细化量化政绩考核标准,对党员干部履职行为客观分析、综合研判、人性化对待,解开干部思想扣子,让干部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