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荆棘鸟一生只是为了一次超越生灵的鸣唱。而完成这次最动听的鸣唱,需要找到最长、最锋利的荆棘刺,并将它插进自己的胸膛。唯有如此,才能有登顶的绝唱。
《荆棘鸟》这部文学名著里谁才是那只鸟?什么又是荆棘的刺呢?其实,几乎每个有追求,有个性的人心里都住着一只荆棘鸟。而人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到处都隐藏着荆棘之刺。有的来自宗教,有的来自道德,有的来自文化习俗,也有的来自性别差异,有的甚至来自自然法则或上帝的一时不小心。人们对荆棘有着迥异的态度。有人飞蛾扑火,有人苟且偷生,有人刚直不阿,也有人圆滑处事…
四岁梅吉在布娃娃事件中,也都表现出荆棘鸟精神。在生日礼物被哥哥们抢走时,作者写到“梅吉哭着,但她没想到寻求什么帮助,因为克利里家里不为自己去争取的人是得不到什么帮助和同情的,女孩子也概莫能外。
爱在小说中,超越了唧唧我我,有自然赋予的底层生物学动力,也有对神的敬畏,以及综合了权力和名誉的社会学动因。爱不是永恒静止的,带有时空参数,是一个发展的演化体。世俗的爱被标签化了。有着各种禁忌,没人去想她背后的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
拉尔夫对梅吉的爱,就是典型的演化过程。静态的标签没有任何意义。这里既有年龄跨度形成的荆棘之刺,也有神人跨度上形成的荆棘之刺。要求拉尔夫完美,就类似想修复维纳斯那只断臂一样愚蠢。残缺一样有她的美学意义。
玛丽对拉尔夫也是有爱的。对了,你可能会强调那是单方面的爱。但她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同样有巨大的年龄跨度,人不是老了就失去了心中的(生物学)爱,但不得不与衰老的躯体妥协。心的老化和躯体的老化不是一回事。玛丽同样以她自己的形式选择了荆棘之刺。可以说勇气非凡,她拒绝上帝选择的自然死亡,而是选择了自己按下“死亡按钮”。人虽不总是那么厚道,但荆棘鸟精神却一点不弱。世上很多女强人都是这类荆棘鸟。
长大的梅吉,经历了学校的屈辱,走过了错进错出的婚姻。但依旧牢牢抓住每一次选择权。不做无畏的抱怨,拒绝懒惰的子宫思维,想到了就行动,这对今天彷徨的年轻人是一种思维助推器。小说实在太好看了。感谢一位美(篇)友推荐了这本书给我。我认为任何一个家长,为了有效的教育,都可以从中收获马力上比“起跑线”更强劲的人生引擎。
美是永恒的主题,而荆棘鸟的美是震撼人心的美。小说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就是隐藏其后的大自然“慢变量”也被揭示了出来。这个话题下次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