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个不善整理的人,家里一团糟,想改变乱糟糟的状态,却无从下手。
买过整理方面的书,还上了整理类的微课,试着各种方法整理,坚持的都不好。
不知哪本书上说的,乱糟糟的现状,映射了乱糟糟的内心。是啊,如果内心平静一些,家里也不会这么乱了吧。
今天整理书架和茶几区,整出来一大兜垃圾,扔扔扔的时候,心也跟着清爽许多。
2
整理的时候,听“樊登读书会”的《少有人走的路》,最近自己也在看这本书。
书中讲到一个妈妈,儿子上高中了还在每天自己接送,理由是太危险了,不放心孩子。孩子也觉得,妈妈太爱他了。实际上,不是这个妈妈担心孩子怎么样,而是她自己放不下。
我不记得该怎样用心理学术语来形容这个妈妈的行为了,只是从一个做妈妈的角度来讲,尽早放手,孩子才能更快成长。
“以爱的名义”,最终会绑架、束缚孩子的翅膀,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
3
看到“水湄物语”的一篇文章,讲到一个妈妈花了6年时间,到泰国陪孩子读价格相对较低的国际学校,为以后考英国美国的大学做准备。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妈妈为了孩子,辞去很好的工作,和老公长期分居,为孩子做了那么大的牺牲。而水湄物语却给了读者一个个性鲜明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泰国那边天气暖和,物价低。我给自己放个2年的假,写个小说,学个画画,正好,那边国际学校也不贵,让孩子过去读个2年书,把英语学好,接触下不同国家的朋友了解不同的文化,说不定还可以学个潜水帆船啥的兴趣爱好。”
“宝贝,这是妈妈的人生,我只是顺便带着你。”
“一位母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变成更好的自己’。”
4
是啊,我们自己是自己的主体,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绑架”做我们的专属,他们的人生需要他们自己去走。
我一直在说为了儿子做更好的自己,还是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顾和影响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