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6王大将军既为逆①,顿军姑孰②。晋明帝以英武之才③,犹相猜惮④,乃著戎服⑤,骑巴賨马⑥,赍一金马鞭⑦,阴察军形势。未至十余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⑧,帝过愒之⑨,谓姥日:“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⑩。故劬劳晨夕,用相觇察⑪。恐形迹危露⑫,或致狼狈,追迫之日,姥其匿之⑬!”便与客姥马鞭而去,行敦营匝而出⑭。军士觉,日:“此非常人也!”敦卧心动,日:“此必黄须鲜卑奴来⑮!”命骑追之⑯。已觉多许里⑰,追士因问向姥⑱:“不见一黄须人骑马度此邪⑲?”姥日:“去已久矣,不可复及。”于是骑人息意而反⑳。译文: 王大将军(敦)叛逆,把军队屯驻在姑孰。晋明帝(司马绍)虽然英武有才略,仍然疑惧他,于是穿上军装,骑上巴賨快马,带着金柄马鞭,暗中去侦察军营的形势。距那里还有十余里的地方,有个客居老妇在店中卖饮食,明帝过去休息,对老妇说:“王敦发兵谋逆,猜忌迫害忠臣良将,朝廷惊骇危惧,国家的命运实在令人耽心。为此我不辞辛苦,不分早晚,来窥视侦察他。恐怕我的行迹败露,也许会很狼狈。在我被追逼的时候,老人家-定掩蔽我!”于是把金马鞭给了老妇人就离去了,围绕王敦军营走了一圈后出来。兵士觉察,说:“这不是一般的人!”王敦睡卧中心跳起来,说:“这一定是黄胡须的鲜卑奴来了!”命令骑兵去追赶。已相去好多里路,追逐的兵士于是问刚才那位老妇人:“没看见一个黄胡须的人骑马从此经过吗?”老妇人说:“走了好久了,追不上了。”于是骑兵打消了追逐的念头返回了。注释:①王大将军既为逆:指王敦将造反。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大将军王敦移兵姑孰,自为扬州牧。第二年举兵反,直指建康。②顿:屯驻。姑孰:东晋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安徽当涂。③晋明帝:司马绍,晋元帝子,东晋第二帝。④猜惮:疑惧。.⑤著:穿著。戎服:军衣。⑥巴賨:指巴郡地区(今四川),地产良马。⑦赍(jī):携带。⑧客姥:客居老妇。⑨惕(qì):同“憩”。休息。⑩社稷是忧: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用于句中,表示宾语前置。⑪劬(qú)劳晨夕:辛勤劳苦,不分早晚。用:以。 觇(chān)察 :窥视侦察。⑫危露:败露;暴露。⑬追迫:追逼。其:副词。表示祈望或命令语气。⑭匝:周匝,一圈。⑮黄须鲜卑奴:晋明帝司马绍生母荀氏是北燕胡人,故其相貌与胡人相似。奴,对人的鄙称。⑯骑(jì):指骑兵。⑰觉(jiào):通“较”。相去,相差。多许:表示相当多。⑱向:刚才。⑲度:经过。⑳息意:打消追赶的念头。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