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生命平衡轮,老师让我们思考自己的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后让自己满意的状态。学习的内容包括:
第一,课堂练习选出2个今年希望实现的目标。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目标,确定目标不难,关键是找出这些目标的意义是什么?是辅导别人?自己和家人都身体健康?财务自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些目标在10年后、5年后和半年后,会是如何的?
第二,方向确定后,老师给我们分享实现目标的工具:
清单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建立适合个人的清单系统,清单管理可以减少大脑压力,让工作安排有序不杂乱。有的人很忙很忙,但是经常忘了一些重要工作,等到別人追进度时,才发现自己忘了,只能加班熬夜完成工作,完成的工作质量自己都不满意,陷入自责中亦或者只能延迟提交工作结果的时间,导致别人对他有不负责任不靠谱的印象。
实用的清单包括:1)收集清单。收集清单是把所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新有的想法,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收集的清单,清单可以不排序。用好收集清单,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无压工作,不用一直担心忘记了重要的事情。2)日程表。日程表记录未来很多天需要完成的重要事情,建议以天为单位,记录在日历表上,可以清晰看到每一天要完成的关键事情。3)每日工作清单。每日工作清单记录当日需完成的事项。4)项目清单。有些项目工作,需要和他人一起完成的,以项目的形式列出来。 5)年,月,周计划清单
第三,我们练习将今年的关键目标,做成一级细分计划,并列出二级细分计划完成时间节点。
第四,老师还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的四象限法则作为一个片断。让大家了解由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 Stephen Covey)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四象限法则,把要做的事按照重要度和紧急度划分为四个象限:重要而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而且不紧急。
第五,老师用番茄钟来计算我们专注做一件事的时间。其实番茄工作法的核心,就用一段约等于25分钟的时间,专注于做某件事情。
第六,最后是《小强升职记》时间记录,即记录关键各事项所花的时间,分析与预计时间的差异,寻找差异原因,再反馈修正。这样可以寻找到个人时间都去哪儿了,提高工作的效率,也能找到个人时间管理的一些固定模式。
三个小时的学习,安排很充实很紧凑。老师强调,运用所学是关键。她再强调要坚持5天作业打卡,落地应用。周二我也交了作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