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部分摘自医学百科 和和家 前天
导语
近段时间,流行感冒频发,各家幼儿园再次向家长们发布了流感预警。孩子的体抗力弱,是流行感冒的易感人群。孩子感冒通常要持续一周甚至更久,感冒还经常引发咽炎、气管炎、肺炎、发烧等症状。有不少家长每次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就要求输液,要求使用各种高档抗生素,认为输液快,抗生素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其实,家长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感冒”,重新了解一下该如何正确对待“感冒”。
西医对感冒的分类
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抗生素基本上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抑制病原的生长,一为直接杀死病原。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感冒患者感冒初期都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没有作用的,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不能消灭病毒。
感冒常伴有发烧,发烧其实是机体对病毒的一种抵抗,我们要争取也认识它。如果发烧患者明确有合并性肺炎,且血象高,可以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先退热,除此之外尽量不要输液。吃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如小儿感冒冲剂等,也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孩子发烧时要多饮水,注意休息,多吃蔬菜、水果等一些清淡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有的家庭储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去看,拿家里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里要重点提醒一下家长,如果您没有系统的学过医,请不要轻易尝试,如果出现了用药不对症或者用错了药,容易延误并加重孩子的病情,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是有危害的。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含有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和生长,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小儿尽量不要使用阿斯匹林、特别是复方阿斯匹林。这种药虽然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对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即使是儿童用的中药,也不能随意给孩子吃,举个例子,风寒感冒是因寒起,而风热感冒药是寒凉祛热症的药,如果风寒感冒用了性寒的感冒药,感冒只会更重。因此,家长们如果分不清孩子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请不要私自给孩子用药。
中医对感冒的分类
按照中医辩证,可分为以下四类
1、风寒型: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痰薄,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型:热重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有黄痰,咽痛,口干,舌苔薄白或者薄黄,脉浮数;
3、署邪型: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欲吐,食欲不振,或者鼻塞,流涕,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者腻,脉数;
4、兼证型:1)夹痰;2)夹滞;3)夹惊(有关辨证略)
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施治,是治愈疾感冒、防止病情发展很好的方式。有很大一部分家长都认为,中医不如西医见效快。其实,这是大家认知的又一个误区。西医输液的方式可以将药物直接打入血液,从而流注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相对于口服药,少了肠胃吸收的过程,确实见效快。但普通的病情,并不需要用输液的方法来治疗。而一切口服药发挥药效都需要经过肠胃吸收再进入血液,也就是说,口服西药跟口服中药起药效的速度差不多。中医在诊治中,先要根据个体情况辩证诊断,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药方开对了,中医的治疗见效是非常快的,病情不重的,一两副药就可以解决问题。当然,中医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医学,悟性高、经验更足的大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这一点跟西医不一样,西医的药方变化很小,很容易掌握,很容易复制。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中医、西医本质上的区别,以及优势和弊端,这样才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
结束语
中医和西医各有千秋,不分好坏,只是不同的症状、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气候,适合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什么时候用中医,什么时候用西医,什么时候用食疗,什么时候靠锻炼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一门学问,是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掌握的生活常识,却也是绝大多数家庭缺失的知识体系。我们的每一次知识分享,都是为了给大众普及一些正确的医学常识和生活常识,走在创造健康的美好生活的路上,我们希望能够为更多人的生活做出一点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