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 微微流念
一
有些东西对它一用力,它就变形了,甚至会不见了。用力之后,情况常变得不像自己期望的。去年有一天我生出这种感觉。
(人常有一念起。这一念非偶然,往往累积已久,在某一瞬间乍现了。此是。)
人们都很信任力量的作用。但用力,有时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就像水,你用力抓根本什么也抓不住。一把沙子用力握,却从指缝之间漏掉了。生活中,譬如关系、情感…亦都如此。
二
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十分用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① 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父母从幼儿园开始就请有名的老师教其琴棋书画,小学上名校,去国外游学长见识,中学了突然学习成绩上不去了,找老师补了好久课也不见效果,被家长各种嫌弃。孩子性情大变,家长束手无策。
② 还有个孩子,中学补了几年课外班,工薪家庭花了几十万,想考个好高中,中考却很不理想。父母很发愁,对孩子剩下的只有失望。
③ 有很多夫妻,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教育孩子诸方面常有分歧。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特别想改变对方,常常争执吵闹。夫妻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
这些故事,看似不同,本质上却完全一样。
沙子越用力握,漏出来的越多。这个情况很多人都了解。
上面的故事中,孩子和夫妻中的一方,就像是沙子,当你越想握紧,发现越抓不住,反而越容易失去。
握不住的原因有几个:
1.握沙的人过度焦虑,掌控欲太强烈。
故事①和②,父母担心孩子将来,为缓解自己的焦虑,想通过掌控孩子,换取安全感。于是不断地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孩子被压得透不过气来。
故事③,夫妻一方或双方很想在关系中占据掌控地位,得到安全感。其指责、抱怨潜意识中都是操控对方的手段。指责时他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想要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2.沙子有自己的需求,却不被看见和接纳
故事①②中,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需要:独立安排自己的事、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想决定自己的学习、放松、休息时间,更需要被爱。他需要做自己。
可父母塞给孩子许多,不少是父母自己的一厢情愿,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这样一来,一孩子很被动,压力很大,自身的独立性、主动性都不能发挥出来。孩子成绩好,被表扬奖励;成绩不好,则遭遇父母的失望、嫌弃。孩子的学习似乎成了为满足父母,而不是为自己。父母对孩子的爱,也似乎变成了一种与学习成绩的交易。可是只有尊重、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才能为孩子生命成长助力。
故事③中,夫妻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自己做事的行为方式,在关系中也需要被接纳、认可。可当一方被另一方指责、嫌弃,不能放松地做自己,就会下意识地关闭与对方沟通的通道,选择逃避或抗争。
3.沙子的反抗
故事①② 中, 父母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把自己似乎摆在了神一样的位置。
真的这样吗?如果是真的,我们怎么会握不住一把沙子?事实证明,用控制的方式以达到控制,最终都失败了。 潜意识下,有的孩子用糟糕的成绩来抗拒这种控制。
故事③ 中,关系中指责看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并希望对方与自己保持一致。而不被接纳的一方,通常都会千方百计有意无意地抵制对方的控制。常会本能地选择抗拒、不合作,如争吵、冷战。导致两人关系紧张,情感疏离。
三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存在方式和成长规律,需要被尊重。
不顺应事物运行规律的用力,看似是爱却并不是爱。打着爱的旗号的用力,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用力使生命扭曲变形、消亡,使关系疏远、甚至离散。
面对生命,学会臣服。老子的无为精神用在这里,也许是亲密关系中最好的为。
正确握沙:
握沙人要调整心态:顺其自然, 尊重事物本来的样子。
要知道,谁也不能真正拥有沙子。生命中的每一场相遇都只是一段、也仅仅是一段短暂的陪伴。父母儿女、夫妻、朋友之间莫不如此。
若爱,给对方需要的,不去强加上自己的需求,其它随缘——它是什么就让它是什么,它要什么就给它什么,它想成为什么就让它成为什么。
沙子有自己的世界。它是好好地待在你手心里,还是随风飘散,由它自己说了算。
不要太用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