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页书】读书笔记6
『引爆点·环境威力法则Ⅰ』
《天才枪手》刚好最近刚刚刷完,很难想像广电总局的大大们高抬贵手能够把这样一部纪实作弊的片子过审,必将代表是我国文化娱乐产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片中女主角小琳通过自己惊人的小脑瓜帮自己闺蜜葛瑞丝作弊后与富二代相识,并自此走上了作弊牟利的道路。
最终因为与同命相连的班克在一次跨国考试中作弊时班克被抓后决定自此收手。
丧失底线的男主班克要求小琳同自己以后继续靠作弊生活,小琳正义的对班克死亡凝视一分钟后自首。
故事简单明了的跟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在巨大诱惑面前人能否丧失底线?
当然最后电影给出来我们答案要不然也不能过审。
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犯罪的本质,以及从通过清理整治现实环境中最细枝末节的方面达到扭转,减少犯罪的结果。这些内容在
『引爆点·环境威力法则Ⅰ』中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犯罪”是一个用来描述极端复杂多样行为的词语。犯罪行为有着严重的后果,这意味着罪犯要对自己所做所为承担责任。犯罪者往往是焦虑,危险甚至是残暴的,也就是说这种心理状态不是随便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的。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当一小部分人作弊成功以后进而一大部分人也涌入到花钱买答案这个大部队里了呢?难道他们就是简单投机心理?他们不知道作弊危险?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来源于环境因素导致
这里要谈一个理论“破窗理论”
什么是破窗理论?该理论创始人是犯罪学家詹姆斯·Q·威尔逊和乔治·克林。简单讲犯罪是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一个窗户打破了,过了很久没人来修,行人就会就此推断这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多窗户被打破然后无政府主义就开始从这栋楼向相邻的街道蔓延。
我们来感受一下每一次考试,作弊者往往抓住的都是那些监考者一些视觉死角进行行动,所以这个方法一但行得通,通过这种方式作弊的人就会增多。
对于每一个作弊者来说,大家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的可是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些方式是可以成功越过老套的标准监考方式的所以作弊热潮变的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好像为什么很多律师朋友鼓励大家利用法律的武器解决问题而不是“算了,拉倒吧”的方式实际上这也倒逼我国法制建设。
同样我们讨论一下我们当下为什么我国中学生不让留长头发?
中学生往往反映出来的是叛逆,自主性,个人意识极强的一个群体,他们容易跟风,容易打架,容易对所谓不良行为建立莫名好感。
学校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要减少破窗的可能,给学生注入一个意识“你不要挑战学校权威,你行为上只要出格半分,学校就有权利对你进行管理”
学生们从此丧失了叛逆的土壤
我们国家中学的特点是越是好学校管的越严,你能想象吗?一个中学要求学生上厕所必须两分钟内结束战斗。我想这大概想按工业化思路生产人才的必然过程吧。
希望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