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听当地一家保险公司的法商讲座,发现了一些问题。
公众讲演的关键是要把观众引到你要让他们去的地方,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可能产生的结果就是南辕北辙。
第一,作为讲演者,你举的例子是要传达你的观点,包括你对这件事的分析,你分析的方法就体现你的价值观。
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去缅甸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有个老律师培养了儿子成为了律师,给儿子个案件做,很快做完了,老律师非常生气,说律师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你怎么这么快就做完了呢?所以当地的人都不找律师,都靠花钱办事。
这个开场白,可能本意是要体现他走的地方多,见识广,以及用这个段子来暖场。但是会把观众带到什么地方去呢?就是律师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用这种忽悠的方式来赚钱,这不仅不是这个职业的本质,而且对讲演者的形象带不来正面的影响。
类似的例子还有,他说,我不想跟你们解释什么叫法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法商这个词,对我来说,我是被法商。
主办方邀请你来做法商论坛,你说你对这个名词不熟,就好像一个导游跟游客说,我对我们要去的景点不熟,路线也不清晰,游客怎么放心?
还有,他说,对我来说,我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企业家。
术业有专攻,除非你跨界去做生意,而且做得很成功,可以拿出来分享独家的生意经,如果一开口就说自己是个非常失败的企业家,对台下的观众有什么参考价值,有丑不露是高手呀。
第二,逻辑不清。一个讲演者需要用无可辩驳的逻辑,把事实案例的台阶给连接扎实了,观众才能顺着你铺就的坚实的台阶,在你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走向他们未知的景点。如果逻辑不清,观众一踩上去,就随时有崩塌的危险。
比如他说,我听过一个最精彩的演讲,是一个老太太,就说了一句话“比我优秀的,都死了”,然后就下去了,掌声雷动。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在想的是如何可持续。我作为律师,能被邀请来,就是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方法来帮到你们赢。
我想了很久,没看出这里面的逻辑关系。这个演讲为什么是最精彩的,可能他没讲到背景,观众包括我也想不通最精彩的点在哪里。举的这个例子和后面的“可持续”、“赢”的关系在哪里,挺费思量的。
第三,没有故事化。我常问一些对讲座感兴趣的人,说大多数的观众平时看电视,是科教频道的收视率高,还是电影电视剧的收视率高。他们都说后者的收视率高。我说,保险公司邀请的这些客户,普遍都是高净值客户,他们花了时间来听讲座,你如果没有通过故事化的方式来阐述你的观点,他们听的下去吗?有个词叫“知识的诅咒”,你在台上净丢一些术语,他们可能会“不明觉厉”,但是能引起什么共鸣呢?所以,故事化非常重要,能够把故事编排好,有起伏,有落差,观众才能有代入感,才能顺着我们编排的路径去走。
因此,讲演者要传达自己的价值观,有逻辑有故事,才能做好一名“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