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半年前就应该完成但一直没有动笔的文字。虽然时间过去半年,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晰,但总体的印象越发清晰,所以也许等到现在才动笔反而不是件坏事。
虽然我的全马2014年11月才开始,但加上之前跑过的半程,在2015年无锡之前,也已经经历过4个城市的5场比赛。既有虽然组织很好、工作人员相对人性和专业,但是有摆脱不了雾霾天的北马;有各方面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色美景也不如预期的杭马;有参赛人数最多赛道最拥挤,到了十几公里处还人挤人,而且赛后疏散做的极其糟糕的厦马(更不用说半程靠后的跑者被减了4公里的路程);更有虽然赛道有趣,但是工作人员政府范十足,多年没有改进,著名的到了后半段没有水喝的重马(就这样我居然还去跑了三次)。所以,2015年3月的锡马给我的全部印象只有惊喜:原来赛道可以这么美!原来志愿者服务可以这么周到!原来补给可以这么充足!原来即使没有地铁,赛后疏散也不是只能在赛事指南里找不到的区域傻等几个小时……因此2015年的无锡,我毫不犹豫的给出了全部10分的评价——就算有小小不足,远远不能抵挡2015年锡马带给我足以回味到今天的满足感。
2015年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续经历了大连、上海等几场马拉松。随着身体逐渐适应马拉松的节奏,自己的关注点也逐渐转移到了自己和比赛本身。每场比赛总有不足,但不妨碍我开心的跑步。但在毕竟有了一些经验,对赛事的组织也有了自己更多的理解。一年以后再次来到无锡的跑道上,惊喜还在,但更觉得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
领物:
领取号码牌、参赛包、服装分成三个区域,感觉像是学习了去年上马的做法、但又不想照搬上马的方式。各个区域都很整齐,到处可见指示牌和志愿者,但是领物环节的紧凑程度与效率明显比上马差了一大截。但是有专门的芯片检测区域,还是让人放心不少。
可能是大家在北马、上马投入太多而收获太少,锡马的Expo没什么氛围,拉拉杂杂几个厂家,心不在焉的摆了几个台子,也没什么可以让我这样想凑热闹占点小便宜的人不劳而获的机会,只好匆匆离开找好吃的去了。
交通:
虽说做好了不好打车的准备,可是没想到根本没有车可打。按说我住的地方也不算太偏啊,可饶是我同时开着滴滴、uber、神州、再加上在路口人肉拦车,无论加价多少就是没车,uber还干脆就无车可叫——繁华的无锡居然还比不上我们二线城市中游的青岛,这是让人难过。
好在偶遇住在同一个酒店的陌生跑友,蹭到了来接她去起点的车,总算按时赶上了比赛。她跑半程我跑全程,在入口处互相祝福然后道别。
入场
理论上也是分区入场,但是东拐西拐恨不得走了一两公里好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C入口,虽然大部分都是C区的跑者,但也有不少应该在D区的身影。没几分钟,就被维持秩序的人往前赶,很快还是和B区D区的同学们挤在一起了。而且居然再次偶遇被我蹭车的那位跑友,于是两人决定前半程结伴而行。
分区入场这事,目前看来还是上马做的最好。
赛道和补给
起点处抬头可以看到很多像是临时装上的LED屏,滚动播放着动画版的注意事项。
起跑后一直到将近一公里处,两边的志愿者都是人手一个大垃圾袋。这一年来各项比赛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很多。
赛道比起去年差别不大,正是无锡樱花开放的季节,一路跑一路欣赏盛开的樱花和太湖美景。可惜早了几天,没能看到漫天落樱。
即将进入第一个补给站的时候,赛道分成左右两个岔道。我自作聪明的把同伴拉到右侧的赛道,因为我觉得左侧可能没有补给。结果几分钟后,我又一次被锡马周到的补给震惊了:两侧赛道的两边,都是延续几百米的补给站,想不喝到水都很难。
去年让我惊为天人的旗袍美女今年增加了几位,没有去年的阴雨绵绵,少了不少意境,而且也少了一些新意。混在其中的珊瑚同学居然还穿着跑鞋!!哼哼~~
江南大学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同学们该干嘛干嘛,完全没受马拉松的影响。
终于完赛,完赛包很丰盛,终点体育中心的场地很开阔,完全没有北马和上马的局促,如果愿意,找个地方躺下也没有问题。第一次在赛后享受到了拉伸服务,感谢顾不上吃饭坚持工作到十二点多的志愿者们。
疏散和离开
回酒店的道路又是各种曲折艰辛,没有像去年那样顺利找到疏散的车辆,刚刚解除管制的路上也别想打到车,只好随便上了一辆公交车(丢了十元大洋在投币处,至今仍然心疼ing)到不那么拥挤的地方,再次同时uber、滴滴、神州,总算在完赛后两个小时回到酒店。
原本想去万象城大吃一顿因为要赶车只好取消,匆匆赶到火车站,发现偌大的无锡站,居!!然!!只!!有!!十!!几!!台!!自!!助!!购!!票!!机!!
每台机器前都排了百十号刚刚完赛,赶着回家的跑友。赛道上相敬如宾的我们在取票机前又变成了我们不那么喜欢的自己:面对心急如焚快要开车的跑友,对不起,我们的车也都快要开了,请到后面排队;对买了动车票拿了一堆身份证取票的同伴,大家扯着嗓子对他们吼“身份证就可以上车,别在这里耽误大家的时间”……
把马拉松上升到城市的形象、名片之类有点夸张,但是组织一场几万人参加,2/3参加者都不是本地人的大型活动,不是仅仅把赛事本身办好就好了的。虽然火车站、出租车不是组委会能够控制的因素,但我觉得至少可以提前提醒参赛者:无锡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怎样、都有什么样的状况、建议跑者采取怎样的预案、在哪些地方坐车或者打车可能比较容易、能不能召集或者协调更多的交通工具帮助大家疏散(是的有的信息参赛指南里有,但是你告诉一个对无锡只知道两三个地名的人一堆新的站名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能通过引导牌、指示牌和志愿者帮助大家到达这些位置?)
锡马本身在进步不假,但是我认为锡马不能只靠自己进步。既要帮助这个城市成为对跑者更友好的城市,也得关注其他赛事的进步。至少2016年,无锡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于上海。
2017年、可能一直到再往后的锡马我还会抽签,还希望自己能中签,也希望锡马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