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的信徒
身边遇到过很多这么一类人:他们理智、热情、有干劲儿;他们是个人迭代和终身成长的信徒;他们定目标,实现目标,然后更加笃定地制定下一个目标;他们不断迭代自己,对学习充满热忱,并且能很快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于是迭代速度不断提高。
其实我打心底也想成为这些人,因为这也梦想着自己的迭代飞轮能够转起来,也梦想着自己能够通过迭代自己达成自己的目标。因为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设计自己的操作系统,成为自己想成的人,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但是实际情况是,前两年的时候,自己的确对于迭代自己热情高涨。当时碰巧得到app很火,然后自己就订阅了很多的得到课程,每天上下班听。还听了很多的书,而且还把听过的书的脑图打印并装订起来。也给自己设置了5年计划,计划自己5年后的样子,然后苦思冥想各种目标的指标。但是慢慢地,发现“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也无法过好这一生”。的确每天会接触到很多的概念,很多有意思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比如达克效应,PDCA,制定目标的方法、成为高手的方法、晋升P9的方法...但是这些概念和思维方式好像没有在自己这里产生什么效果,进而慢慢地,这些概念就忘记了。当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学的这些概念、知识、观点都慢慢地变成了当时学到新知识时好像看到自己会变得更好的激动的记忆。是的只有激动的记忆,其他的好像什么都没留下。对于学习的热情就慢慢地降了下来。其实2021这一年,除了学了学混沌大学的追求个人使命的内容,其他的好像没咋学。
为什么?为什么很多身边的人同样是学习这些知识,很多人真的取得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晋升了,比如现在指定各种早起减肥目标并且乐此不疲地执行着,而我,却没有什么改变,最终没再坚持个人成长这条路,而是在个人情绪中沉浮呢?
这个问题直到最近我才弄明白,那就是伪勤奋。其实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不少,但是内心深处或者说潜意识中,自己学习的目的不是成长,而是做给别人看或者自我安慰,安慰自己很勤奋,所以虽然现在的现状自己不满意,但是还有希望。还有就是偷懒和回避。总是有一种潜意识:我现在努力是为了之后清闲,看见没,天天标榜自己很努力,但是努力的最终目的是不努力。而这个不努力的最终目标,会导致现实生活中总想偷懒。举个最可笑的例子: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学习Flink,但是真到了基于Flink要出一个技术方案的时候,自己没有深入调研就给出了一个很容易实现但是做了很多取舍的方案。作为对比,别人没有自己这么勤奋,但是设计方案的时候花了一个半月的时候去调研,然后自己都研究得很明白之后给出了一个技术水平很高的方案。看见没有,从时间上,我的学习时间肯定比别人强,因为我从去年过年就开始学了,但是最终结果呢?别人比自己设置的方案要水平高,而且经过一次实战,别人的技术就在自己之上了。这两个ROI差别悬殊的结果的本质原因就是:我在逃避而别人在追求;我在寻求怎么省事,而别人在寻求怎么把事做好。
现在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正在改变自己的底层思维。
于是我在想,既然发现了自己的这个本质问题,我是不是可以拾起自我迭代的这条路了呢。而且前面的文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也说了,目前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条线就是在工作上有成就然后证明自己,现在我想把这条线换成自我迭代。也就说之前总是想着我什么时候能够成为技术leader,现在我要天天想着怎么成长,怎么讲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改变自己。想想就很激动,因为改变自己不就是我最初的梦想么。
逻辑层次
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我想从逻辑层次开始。
从低往高。
环境: 外在条件,人事物。
行为: 个人采取的行动,比如我今天(周末)来公司加班。
能力: 学习相关的知识,能够把事做成。
信念和价值: 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确定这件事做还是不做,做的意义是什么。举个例子,比如上面提到的能力差不多,同样的技术调研,我给出了简单的方案而别人给出了技术水平很高的方案,这个就不是能力的问题了,而是个人追求的范畴了。其实到这个层面就开始涉及每个人的不同了。有的时候一个信念足以支撑人的一辈子了,比如对技术的追求。
身份: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5年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10年后呢?一辈子到临终的时候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感觉是比信念更高的层次,如果我想清楚了我最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可能会不断迭代自己的信念,不断积攒更加优质的信念。比如我要成为一个用技术为人民服务的人,之前的信念是对技术深度的极致追求,后来慢慢发现ROI才应该是更优质的信念,因为它可以指引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精神: 人生的意义,个人的使命。这个境界就有点玄乎了,但是它的确比身份的层次更高。举个例子,特蕾莎,她意识到上帝给她的个人使命是慈善事业的时候,她不用去追求成为什么身份,她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慈善家这个身份,而且自然而然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能力、行为和环境。但是如果找到个人使命呢?我目前能理解到的就是:静心、去除杂念、臣服生命、听从生命的指引。
总感觉个人使命这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所以我现在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吧。自己的一辈子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以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墓志铭来想想吧。
墓志铭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人世,我想我的墓志铭应该写啥呢?
回看他的一生,
他首先是一位终身成长者,他对成长的渴望,对成长的追求,和最终成长的结果,都能说明这一点。
其次,他是一位圣人(或者半圣),他坚毅的个性、专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和身先士卒的精神,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提高了千千万万人的精神境界。
(现在写的还是很模糊,以后每年写一次,看看是否有进步。)
5年之后
那么5年之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工作:精通大数据相关技术,达到高专技术水平,并且在大数据的某一细分领域做到行业领先。
个人:做自己、没有情绪、不计得失、内持定见、不急不躁、理智睿智、不断迭代。
家庭: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独立自主性格,带他锻炼身体,学习一门兴趣爱好。
把这5年目标也写到每天需要背诵一遍的原则里面吧,每天复习一遍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专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浪费注意力。
具体目标
此处略,私下里自己写。
写于: 2021.12.28 北京
公众号:“静好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