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除他人的疼痛,是我们工作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对于术后镇痛治疗的抗拒。理由是:“麻药用多了对我脑子会有影响!”、“术后感觉不到任何疼痛是不是对长伤口不利?”、“做完手术哪有不痛的,痛是正常的,我能忍!”
我们会询问患者为什么会有上述想法,多半给出的答案是:“我自己想的”、“听朋友说的”……
经过耐心的解释和科普,有一部分患者会选择接受时候镇痛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后对我们表示感谢。但还是存在小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我们的解释和治疗,选择忍痛度过围术期。
殊不知围术期的急性疼痛假如没有得到及时、良好的治疗,甚至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变为术后的慢性疼痛,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自己认为正确的推理,不愿意通过正确的途径去打破当中可能存在的偏见。那最终,只能是跳入自己给自己挖的这个大坑里了。
2
孩子在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比如到了3岁多会迎来第一个叛逆期,看到陌生人不愿意打招呼、故意尿床、容易粘人……
这时候,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不懂礼貌”、是“胆小鬼”、是“不听话的孩子”……
因为这会让孩子落入你给他设定的怪圈:“爸爸妈妈都说我是胆小鬼了,那我就是胆小鬼”、“我就是不听话”……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孩子的父母,需要耐心引导,陪伴孩子平稳度过叛逆期。
比如,不强迫孩子跟陌生人打招呼。遇到熟人,只需要自己在孩子面前大方热情的跟对方打招呼即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那个“胆小鬼”突然变开朗活泼了,小嘴也甜蜜蜜的,像个小天使。
3
关于未来目标的设定,我们很容易走入“计划很完美,做不到三分钟就放弃”的僵局。这是因为人们总是会把“完美计划”误以为是自己已经做到了之后给大脑的虚假奖赏。
走出这个误区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只需要切割你的目标,把遥远不太可及的愿景分成一个个明确直观可行的行动步骤。
例如,你想要减肥塑形,可以将目标拆解为“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换好运动鞋下楼走15分钟”这样的微小行动。行动简单明确,大脑执行起来就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目标更容易达成。
不要嫌弃每天的目标太小没有成就感。毕竟,前进的每一步都算数。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因为每天的目标小到不需要坚持,简单到不会失败,所以,自然也就不会跳进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陷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