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彩虹花晨读内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四首》其一,主要写了在寒冷的冬天,戍妇为征夫缝制棉衣之事。
子夜吴歌.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到,几日到临洮。
昨天,负责预告的孩子王臻就把诗预告在微信群和QQ群里,今天早上,负责抄诗的孩子谢依伶早早地就把诗抄写在黑板上了。
我们是上的第二场晨读课,今天早上有4个参加校队歌咏比赛的孩子没能参与晨读课。
这首诗中有几个字的音不好把握,驿:yi四声,洮:tao二声,“朝”和“缝”是多音字,学生不好判断,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根据意思来判断读音,“朝”是“早晨”的意思,所以在这里读zhao一声,“缝”是“缝制”的意思,在这里该读feng二缝。另外还有一个“那”,在这里同“哪”,所有读na三声。
全诗的诗意是:天明时候,驿站使者就要出发了,让征人妇连夜为征人赶制御寒的棉衣。在寒冷的夜里,那柔弱的双手抽插凉冰冰的钢针都是如此艰难,哪里还能举得起沉重的剪刀。裁剪缝制好衣服托驿使寄去,路途如此遥远,得过多少天才能到达临洮呢?
《冬歌》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时间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她想:路是这样远,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
在诵读古诗的时候,孩子们用了多种方式诵读:唱读、表演读、比赛读……好玩极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能背诵古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