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好诗!好诗!”周围人不禁暗地里鼓掌,心里都暗暗做声:“此子真是仙才啊!”
而一旁的曹丕却恨的牙痒痒,毕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这样一首绝句实在是自己难以企及的,其父曹操本就是文坛大家,想自己也是饱读诗书了,出此一提本来想当众置曹植于死地,没想到竟然逼出了曹植的一首流传后世的作品。
说起文采,曹丕比起他的父亲和他的弟弟确实是有些逊色的,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也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天下一分为三。虽然现在民间对于曹操的印象不太好,可是不得不说,魏国的实力是最为强大的。而且曹操的才略是可见一斑的,可以说是一代枭雄,曹操一生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在曹操最看重的几个儿子中曹丕也算一个,但是相较于其他几个儿子来说,自己确实没有那个方面能称为第一的。
首先说曹冲,这个可能是家喻户晓吧,小学课本里边就有专门写曹冲故事的文章。这就是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字仓舒,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曹冲自幼聪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智商高,五六岁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甚至能解决成年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仅如此,曹冲心地仁慈。曹操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奈何天妒英才,在曹冲十三岁的时候,曹冲得了重病,不幸英年早逝,如果不是早逝,曹冲也是竞争皇位的有力人选。
再说一下曹彰,曹彰虽然没有曹冲的名气大,但是武艺惊人,为魏国立下赫赫战功,在军队中小有威望。曹彰,字子文,曹彰从小就善于骑射,臂力惊人。几次跟随曹操征伐,勇猛异常。有人说上帝为你开了窗就会给你关上门,正是由于曹彰的武艺过人,导致他不愿意去读什么圣贤之书,曹操还为此经常批评他,奈何他的志向就是做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而且曹彰也属于英年早逝,只活到了35岁。
曹操另外一个儿子也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咱们上文说道的曹植。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曹植自小非常聪慧,自幼就能诵读诸多文学经典,诸子百家也不在话下。和曹彰正好相反,曹植的才气太过突出,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据说,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以为是别人代写的”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父亲可当面考试!”文采斐然,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重心移到曹植身上。但是正是由于才气过高,曹植身上有着许多文人身上的“毛病”恃才傲物,有点固执,还有点轻浮做事欠考虑,甚至还惹出好多麻烦,尽管好多时候并不是秉性问题,曹操数次想要传位曹植,史载“几为太子者数矣”。历史记载了曹植令曹操不愉快的事,比如考试作弊、喝大酒耽误事儿。
最后再来说一说曹丕,曹丕在无论是在文坛和无疑方面都不是最强的,但是他是一个不“偏科”的人。文章写得也可以,在魏晋时期,曹操、曹植、曹丕被人称作“三曹”。而且在武艺方面,曹丕善骑射,在加上曹丕善于结交幕僚,像司马懿等都是他的背后幕僚,再加上曹丕在曹操生前小心谨慎,没有太过展现自己的缺点,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前,在权衡各种情况,将大位传给曹丕,这样也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
此时的曹丕很是嫉妒,曹植竟然能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流传后人的“绝句”,实在是自己的心腹大患,奈何自己不能失信于众人,只能草草了之。
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此时还抱有一丝希望,凭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但都未能如愿,在四十一岁的时候,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七步诗并不是曹植没有当上皇帝的原因,因为当时曹丕已经继位,曹操也已经入土为安了。
其实,像曹植这样的人,更适合做一些“专业技能”的工作,毕竟皇帝并不是一种要求专业技能超群的工作,同样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能偏科,这样对自己的学业也是不利的,毕竟高考是要衡量总分的,讲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