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想,名字叫刘阿斗好像和叫曹阿瞒一样难听。但刘备肯定认为阿斗好听,至少吞了北斗。每次对阵,曹操说:刘备,你妈就是个编草席的。刘备反击道:曹贼,你他么就是一阿瞒!但刘备不是什么特别好的父亲。小时候因为刘禅差点害了大将赵云,还摔过他。说他是害人精。估计是刘禅命大,没死成,也许刘备摔的时候没用力气,到底是亲生的。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区别还是很大的。《三国演义》尊刘抑曹。也是由于罗先生太心疼刘备,所以把刘备写的特别惨。人吧,又总是忍不住同情弱者。所以我看着刘备的处境也是来气,恨铁不成钢啊!连带着关羽和张飞鞍前马后,疲于奔命。
不可否认,刘备小聪明还是有的。当初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这天下,我两是英雄。刘备二话没说,扔杯子,伏小做低,但是这行为显得多刻意啊,轰隆隆雷声响起,正好说自己被雷声吓到了,曹操不疑。没错,这样都能保命。刘备家里有棵亭亭如盖的大树,所以都言此家孩子必有出息,这不去洛阳漏了个脸,正了个名——刘皇叔。当时曹操把持大权,献帝死活要杀了曹操。于是联合刘备,伙同其他大臣按了个手印,事情还没办就败露了,还好刘备跑得快,早早寻了个脱身借口,跑去徐州堵袁术了。
刘备古董,迂腐,性情中人。
刘备古董。当初北海救孔融,刘备写信劝曹操不要打,恰好吕布趁隙围许都,所以曹操卖了刘备一个人情,让刘备捡了个面子。因此陶谦想让刘备做徐州牧,刘备死活不肯,陶谦一把年纪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全州人民以死相逼,刘备才唯唯诺诺的走马上任。巧了,吕布打不过曹操,朝徐州奔了过来,刘备又赶忙让吕布坐镇徐州,说自己没吕布那本事。好歹刘备也是个明事理,守义气的人,而吕布呢,先杀义父丁原,后杀义父董卓,这种见个有势力的人就认义父,然后为财为名为色杀了各种义父,还让他做徐州牧,恶不恶心?谦让也要分人吧,吕布这种见利忘义之人,岂能托付大事,估计要不是看刘备年纪不大,也要认作义父。最后呢,还是让吕布夺了徐州,自己躲到小沛,成什么掎角之势,说白了就是看门,就好像孙悟空一身本领,搞什么弼马温一样一样的。真是傻不拉几的。
吕布见利忘义,难免死得快。心疼貂蝉卖了身,还给关公月下斩了,扯远了。
刘备很迂腐。本想趁着曹操打袁绍,去许都揩点油,谁知曹操用兵灵活,刘备不得不去荆州找“表”哥。蔡瑁伙同刘表夫人处心积虑杀刘备,刘备不听劝,不忍下手夺荆州。虽然刘表同宗,有理由舍不得杀,关键是刘表成不了大事啊。而刘备自己呢,又想成大事,想操祖宗基业,不果断怎么行,乱世里死活要讲究什么同宗之谊。本来荆州唾手可得,最后却去东吴借荆州。当初若是直接杀了刘表,接手荆州不就行了,况且刘表虽然一开始忌讳你,后面对你也是相当信任的。退一万步讲,你不杀刘表,你把刘表逼走也行啊。最后荆州一来二去的,东吴兵不血刃,成就长江天险。可怜刘备如丧家之犬,没地方去。还好遇见了诸葛亮,隆中为你分天下。让你屁颠屁颠的去巴蜀找“璋”哥。天可怜见的,刘璋又是你同宗,杀不得,夺不得。你又走老路。被曹操追得如丧考妣。庞统给你整了三法子。上上策是杀刘璋,直接取巴蜀。你不干。你非得选一个中间的法子,一路杀过去。简直了,你以为你仁义,其实无形中,又死了多少士兵。
都说刘备仁义,我觉得刘备简直就是儒家刻画出来的书呆子。
好吧,其实刘备性情中人。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害了,刘备成天嚷嚷着报仇。这个时候又不认怂了,非不听劝,死活要和东吴干架,以为自己是用兵高手,结果七百里的大营被火烧尽,大败而归!白帝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托孤。要不是看你是汉室正统,谁帮你呢。乱世更要流氓,如同你家高祖。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怜刘备虽名正言顺,却行迂腐的孔孟之道。其实乱世要的还是法家,墨家。不然春秋战国时候,人鬼谷子和孙膑庞涓怎么那么吃香。
刘禅其实说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是难为他了。人也是有脑子的。罗先生太爱孔明了,把刘禅的能耐写没了。其实就从刘禅事无大小,基本上听任孔明的调度就可以看出,他还是个能够善用贤人的人。只是在卧龙发光发热的时候,刘禅的星星之光被淹没了。但是守江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刘禅十六岁就登基了,何况朝廷里魏延和杨仪不和。
后来乐不思蜀,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估计是懒得听姜维费祎他们的的逆耳话,开始过黄门推荐的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人就慢慢变了。而且一看,汉朝已成过去式,司马懿还老不死。守着巴蜀占中原,天方夜谭。唯一能指望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姜维虽继承了孔明志向,九伐中原,但几乎没怎么成功过,还累得够呛。所以刘禅也算是个活在当下的人。这种积极向上的小伙子,司马昭能不喜欢吗,真的很喜欢。而且刘禅的投降,让巴蜀人民少受战争之苦,也算是成全。我这吧嗒吧嗒的,算是给刘禅洗白吗?
我想,当后主刘禅遇到后主孙皓会是什么场景。
“皓啊,对不住,我先降了。”
“阿斗啊,怪不得你,主要朝中几个能人我都给杀了,左右都要输的。”
“我也是后悔听了小黄门的话。伯约他们说的我实在听不下去。”
“可不,要是现在放我孙皓归山,搞不好东吴很快卷土重来的。”
“别吹牛了,没把你抓来前,也没见你干啥能事,让你从后面包围着司马昭,你都干嘛去了?”
“你还有脸说我,伯约在外面给你打仗呢,你自个倒投降了,唇亡齿寒不知道吗?还指望你帮我呢,你丢不丢人?”
“司马昭整天盯着我家门口,我能怎么办,说好了咱俩一生一世结盟,你哪次及时解围了。你现在说这话,有没有爱了?我的侄儿。”
“谁你侄儿,孙尚香嫁你爸,关我鸟事。”
“哎呦,还不服,咱捋捋辈分。”
司马炎在哈哈哈大笑,推门而入,道:“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