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媒体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企业,与媒体打交道也成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在业内做的比较出色的企业,都会成为各路媒体争相追逐的“目标”。毫不夸张的说,作为企业,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和媒体打交道的技巧,将对企业的发展及品牌塑造有很大的益处。
无论你的企业是大是小,且记住一句话:新闻报道是性价比最高的品牌宣传方式。任何一家企业,如果忽视了媒体的巨大作用,忽视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迟早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鄙人在媒体圈混迹多年,见过太多的企业老板,有成功的,也有最后落魄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些成功的企业家,虽然其成功是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但是仔细分析其成功的轨迹,你会发现,新闻媒体在其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史玉柱就是其中一位。
新闻媒介可以帮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样也可以让你在舆论环境下压力重重。看看《焦点访谈》和每年的“3*15”,你就会有深刻的感受。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切记:一定要重视并搞好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那么,企业到底该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又有哪些注意事项?鄙人不才总结了以下八条,以飨各位。虽称不上是什么黄金法则,但绝对是没有水分的“干货”。
1、尊重很重要
很多企业在规模做大了之后,往往会有一些新闻媒体争相采访和报道,而与之前创业过程的无人问津相比,此时的企业负责人往往有种膨胀的心理。很多企业老板觉得企业有实力了,媒体报道自己的企业是理所应当。于是乎,开始端起了架子,对待记者的态度也变成了“俯视”,甚至是在接到记者约采访的电话时不耐烦、态度十分恶劣的拒绝。
其实拒绝接受采访无可厚非,但是拒绝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让别人都觉得你是高高在上。要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干嘛要尊重你。企业的发展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要等到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来曾经联系你的媒体。记者也是人,要让彼此感觉到来自对方的帮助和重视。
2、不要对记者的动机想当然
现在很多企业对媒体的认识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尤其是当接到新闻记者(正规媒体)的采访电话时,往往对他们的动机想当然的妄加定论:认为记者的采访是为了给媒体带来商业利益,是为了赚企业的钱来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当下的环境下很常见。
其实记者就是一种很正常的职业,不要觉得所有的媒体采访都是带有利益目的,如果说一个报社的总编辑或者是广告部经理给你打电话,或许你就要考虑是否会有一定的商业目的了。
一般像那些正规的大媒体,大都是采编和经营分开,记者只负责采访写稿件,所以企业在接到约采访的电话时,一定要问清楚对方的身份。记者的本职工作就是采访,他们的工作内容就跟是搜集新闻素材和观点,之后生产新闻报道,就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切记,媒体记者最不缺的就是新闻,一个新闻话题,你不说会有其他人说,你不接受采访对媒体没什么损失,但你可能在不经意间失去了一个在公众面前发表观点的机会。
3、三思而后说
媒体实际上是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是一个很有公信力的平台。无论是纸媒还是网络媒体,无非是形式不同罢了。在媒体这个舞台上,被采访对象其实更像是一个演员,剧本就是媒体给你提供的采访话题,要怎么演由你来决定,但你的决定最终影响着媒体的决定。
接受媒体采访,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台,一定要三思而后说,有所说有所留;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决定着你的企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来的形象;如果你没有弄明白记者的意图就匆匆接受采访,肯定会有纰漏的;在接受采访时,切记不要用言语攻击竞争对手,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行走;媒体不是录像机,媒体记者有着新闻人的思维方式,你的不经意的一句不合适的话,被放大后,很可能会引发一个舆论热潮。
企业的人看问题更多的是从自身企业出发,但媒体记者看问题则是从新闻传播及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无论什么时候,你的回答都要从公众利益出发,记者们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和体现公众利益。另外,在接受采访之前,一定要看一下记者给你发来的采访提纲,根据提纲,初步拟定一个发言稿,做好充分的准备或提前打好腹稿。遇到越难回答的问题,你的答案就要越简短,这是接受采访时需时刻牢记的规则。
4、避免与媒体冲突
如果媒体做了企业的负面报道,切记,冷静应对,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到媒体办公地点去闹,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对于这些不利于你企业的负面报道,要冷静分析,冲动只会酿成大错。
如果报道所涉及的内容属实,要虚心接受,勇于承担责任,并积极采取整改措施,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主动地联系该负面报道的媒体和记者,向媒体表明态度通报整改处理措施和结果,力求赢得媒体宽容。
如果该负面报道不属实,企业同样要主动联系媒体和记者,提供确凿的事实证据,通过事实来还原或充分呈现事情的真相,并诚挚地希望其能够更正以前不实报道。总之,不要简单责备或动怒,更不能使用威吓、指责或压力,阻止媒体的报道。在危机出现时,最重要的是要积极行动,抵制谣言的最好方法是说明事实,并启用更大的传播力度。
5、诚信很关键
《南方周末》多年来坚持一个宗旨:可以有不说的真话,但是绝对不能说假话。对于企业而言,在接受采访时同样受用。与传媒相处必须讲诚信,欺骗媒体等于欺骗公众,失信媒体就等于失信于公众。对媒体有些话可不说,但不可瞎说。无论是接受电视媒体采访,还是平面媒体采访,你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可靠,切记不要敷衍了事或故弄玄虚或夸大其词。
6、不要让公关公司代替自己
现在,很多企业往往是把企业的所有和媒体相关的业务交给公关公司来做,觉得这样做是省时省事省心的作法,其实未必。如果你的企业不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不要一直让公关公司直接和媒体打交道。公关公司毕竟没有你对企业的了解透彻。而且有些新闻稿,公关公司由于是站在公关的角度来做,而并非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所以在传播效果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活动策划可以交给公关公司,但是新闻传播,或许大媒体的新闻媒体记者更专业。
7、完善企业的机制建设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很多国内的企业,在部门机构设置时根本就没有单独设立与媒体对接的部门。看看其官网上,在“联系我们”一栏,往往是挂上一个简单的公司前台或总机电话,缺乏系统性。企业可以在部门内部设立注入新闻部、公关部、外联部、宣传部等类似的部门,由这些部门来代表企业,与传媒打交道。
其实很多记者在了解后欲采访某一家企业时,往往会到官网上浏览,如果有非常系统的联系方式或采访程序,将会给媒体的采访提供很多便利,同时建立了统一的负责部门,也方便企业对媒体舆情的统一监测。
企业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上,要避免任性、随意的现象,一定要有专门的负责人来统一与媒体对接,接洽采访等事宜,而不是随意委派。
8、与媒体良性互动
在网络媒体盛行的当下,很多企业觉得纸媒一无是处,实则不然。很多网络媒体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纸媒。所以网络盛行的当下,企业不要觉得只需维护好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就大功告成了,要统筹兼顾。
要与媒体良性互动,别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你的媒体朋友,平时尽量保持沟通,让彼此感觉到来自对方的帮助和重视。要多与那些在业内影响较大的权威媒体多交流,尤其是资源、人脉都较为丰富的中央媒体,另外,也要充分关注行业媒体的重要性。
与媒体互动,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利益输出,而是立体式的互动。例如企业内如果有文笔出色的领导,可以不定期给相应媒体投些独家的观点稿件,或写些评论等,媒体是非常欢迎的,要与媒体形成长期稳定、互惠共生的局面。新闻记者往往对某一个领域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同时往往具有最新的资讯,这些都可能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